《雪花秘扇》中女书叙事语篇和女性文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7-19 14:07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书被发现以来,对女书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字学和民俗学角度进行的,例如湖南女书的文字和民俗研究。但从叙事分析角度对女书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针对英文小说中女书语篇的叙事分析。《雪花秘扇》是由美国作家Lisa See创作的以女书和女书文化为主题的英文小说。本文从叙事分析角度,对英文小说《雪花秘扇》中女书语篇叙事特点以及语篇之后的女性文化进行解析,在为研究小说中女书语篇提供新视角的同时,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小说中女书的语篇特点和女性文化内涵。 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自提出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分析新闻叙事语篇、戏剧叙事语篇、经济学案例叙事语篇中,还尚未应用于分析女书叙事语篇,这为分析女书叙事语篇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文除了分析小说中女书语篇的叙事结构特点外,还对其进行评价手段层面的剖析。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和其语篇评价体系一脉相承,因此这部分依次以这两个理论为分析工具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拉波夫的叙事分析模式,找出带有叙事结构的女书语篇中六类叙事成分并统计每个叙事成分在这些女书语篇中出现的次数,从而得到《雪花秘扇》中女书语篇叙事结构的必需叙事成分和可选叙事成分。其次,借用拉波夫评价体系分析小说中女书语篇的评价手段,解析这些评价手段在女书语篇中的作用和意义。 任何一种语篇必然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窥探到作者内心的秘密,也能嗅到历史的味道。女书作为仅供女性使用的文字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那么这种特殊的叙事语篇体现了女性何种文化?这将是本文将要回答的问题之一。拉波夫认为“叙事是个人生活的一种展示”,叙事结构和评价手段为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语篇背后的文化提供线索。同时,斯皮瓦克作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先驱,深谙处于“属下”地位的女性的遭遇。在她过往的研究中,“女性”、“发声”和“属下”是她永恒的主题,这和小说中女书语篇“无声的书写”有诸多契合点,本论文借用斯皮瓦克的理论为读者揭开小说中女性文化的神秘面纱,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为读者奉上《雪花秘扇》的理解与欣赏。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516356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朝霞,刘立辉;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陶家俊;;后殖民、后殖民之后的维多利亚文学研究——论后殖民文学研究范式的嬗变[J];外国文学;2007年04期
3 宫哲兵,刘自标;女书与妇女文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侯立志;;A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hrough Labov Model[J];海外英语;2011年13期
5 关熔珍;;斯皮瓦克翻译研究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项蕴华,张迈曾;下岗女工身份构建的叙事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7 乐伶俐;;从“女书”的失落看现代女性教育[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唐晓忠;;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生态观与女性批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贺夏蓉;;女书叙事诗的口头程式特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陶家俊;;价值、性别和反认同政治——论斯匹瓦克的属下阶层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崔振华;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叙事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周江平;个人经历叙事的语言产生和工作记忆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1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