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于连形象在我国建国以来的接受和再阐释
发布时间:2019-07-26 17:51
【摘要】:建国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文学界对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形象的接受有着几次重大的转变,这其中的每一次转变过程都打上了深刻时代的烙印。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与它所处的时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身上所带有的敏感的政治倾向和野心抱负更是让其成为了每个时代影射或论争的焦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回顾《红与黑》这部外国文学作品在建国后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尤其是其主人公于连的形象定位在我国人心目中的起伏辗转,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发展进程中环境对于文学批评的影响轨迹,从而提示人们怎样看待历史中对于文学文本中人物的批评态度。 本文是一篇文献综述类文章,按49年—66年,66年—78年,78年—90年,90年以后四个历史时期划分,力图完整地搜罗建国以来关于于连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评论,并深度分析之所以产生当下评论的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及当下总体的外国文学译介情况,,为于连形象由单一的肯定或否定到多元化解读提供文献及时代背景依据,从而以一推之,为其他外国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样解读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5.074
本文编号:2519702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65.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丰林;后殖民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响[J];外国文学;1998年01期
2 江益;于连—向复辟势力屈膝的投降派[J];开封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年02期
3 文礼朋;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自由主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刘阳;从《论爱情》看司汤达及其创作[J];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5 王艳燕;对超越者悲剧精神的礼赞——试论司汤达作品中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6 李美丽;于连:一个意大利性格[J];新余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7 卢岚;;司汤达的意大利审美[J];作家;2007年10期
本文编号:2519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1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