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伊甸园神话的编织者—美国文学中的“美国的亚当”

发布时间:2019-08-14 14:15
【摘要】:本选题从美国伊甸园神话的角度切入,分析神话主人公“美国的亚当”形象及其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国内对“美国的亚当”这一形象的研究较少,散见于部分学者的论述中。国外的研究成果则较为显著,但对这一形象整体性的研究以及形象的文化内涵发掘尚不充分,因此还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产生于17世纪的美国伊甸园神话认为,美洲大陆是“迦南乐土”,移居美洲的清教徒是上帝选中的子民,将建立一个备受世人瞩目的“山巅之城”。这种观念渗透到每一个美国人的意识中,也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题材。而神话的中心人物,是被美国当代学者R.W.B.刘易斯称为“美国的亚当”的主人公。它活跃于19世纪的文坛上,并且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嬗变,逐渐被肢解直至趋于模糊,但它从未消失,业已成为作家对现实反抗的载体继续存在于美国当代文坛。笔者从刘易斯对“美国的亚当”形象的定义出发,重点选取库柏、麦尔维尔、马克·吐温、菲茨杰拉德、J.D.塞林格以及冯内古特的小说进行论述,厘清形象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演变及其原因,探讨形象与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关系以及亚当神话文学中的“天真”主题,在探讨中以期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这一形象,从而对美国社会、文化、文学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采;;神话—原型批评视角下的《五号屠场》中原型的重新解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陈志海;董淑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贝利的亚当原型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526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26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