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大地》和《女勇士》中中国形象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21 20:02
【摘要】:回顾中西文化交流史,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化中的中国形象,要么是乌托邦的,要么是意识形态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中重复出现。对于大多数西方人而言,中国只是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家。但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因此,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软实力。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来讨论赛珍珠的《大地》和汤亭亭的《女勇士》中的中国形象,以期能帮助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更多地了解中国,同时也能帮助中国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文化。另外,也希望本文能在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减少他们对中国的恶意中伤方面做出一点贡献。本文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大地》和《女勇士》中中国形象的共同点。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形象塑造方面有以下三个共同之处:首先,主要的女性形象通常被塑造为“可敬的母亲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我们能挖掘出许多可贵的品质,体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其次,对中国封建家庭制度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的描述都向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封建、神秘的旧中国形象;最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如“孝顺”和“重男轻女”则强调了中国封建制度下传统的国民心理。第二章则分析了《大地》和《女勇士》中中国形象的不同点。通过文本细读,作者发现了这两部作品在中国形象塑造方面的三个不同之处:首先,两部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有很大的差异。《大地》中的“父亲”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女勇士》中的“父亲”则是“被消声”了的,在家庭中的地位远不如《大地》中的父亲。这种父亲形象的差异反映了历史背景和地域的差异。其次,饮食习惯在《大地》和《女勇士》中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女勇士》中的中国饮食习惯被塑造得格外夸张,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异国情调的”中国印象。最后,两本书中对于“土地”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中国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第三章分析了两部作品中中国形象的生成原因。同为“中国叙事”、共同的目标读者群以及美国作者们的“文化边缘人”身份,使得两部作品中出现了相似的中国形象的塑造,而写作背景,作家们的个人经历和写作目的的不同也使两部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不尽相同。基于前面章节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大地》中的中国形象和《女勇士》中的中国形象属于不同的范畴。前者是传统东方主义思维定势影响下,“乌托邦形象”和“意识形态形象”间的一种平衡;后者则是一种“自塑形象”,一种不同于传统东方主义思维定势影响的、特殊的“异国形象”。尽管《大地》和《女勇士》这两部作品中的中国形象都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这个“他者”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被误读了。这两部作品中关于中国形象的表征也是作家们主观想象的反映。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琳;《女勇士》是非评说[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许胜男;;她们死于沉默——《女勇士》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失语悲剧透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柳星;;《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形象浅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张乔;;《女勇士》中“鬼”的文学意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于秀娟;;《女勇士》的体裁分析[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2期

6 邓世彬;张晓;;《女勇士》中自传虚构成因解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 潘雅莉;;文化的差异在《女勇士》中的体现[J];文艺争鸣;2008年02期

8 王亚琼;;压抑与反抗——论汤婷婷《女勇士》[J];科技信息;2009年28期

9 张珊珊;;论“赵汤之争”下的《女勇士》的自传文体写作[J];华文文学;2010年01期

10 范莹芳;;边缘族群的自我身份构建——析《女勇士》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双重成长[J];名作欣赏;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汤婷婷;;从《女勇士》到《和平老兵》(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郭主美;;《女勇士》:从解构到重构身份属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霞;;《女勇士》: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由“白虎山”中窥见一斑[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陈天然;;中国饮食文化的他者形象——评《华女阿五》和《女勇士》(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妮;《女勇士》主要角色宗教观念的冲突与融合[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鄢文娟;《女勇士》中的创伤与复原[D];南昌大学;2015年

3 何霞;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女勇士》汉译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4 倪薇;《大地》和《女勇士》中中国形象比较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玉婷;打破沉默:《女勇士》的对话理论解读[D];山东大学;2007年

6 华满元;《女勇士》中译本回译问题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洁玉;神话原型视域下的《女勇士》[D];鲁东大学;2008年

8 杨哲梅;后殖民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勇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邺;论《女勇士》的对话性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邱婉宁;论《女勇士》中的中国民间习俗[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1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71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