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交流—《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策略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5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艳春;郝艳丽;;析多丽丝·莱辛自由女性主义之路的探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10期
2 安乔;;了不起的女人[J];网球俱乐部;2007年07期
3 陈宁;;探索现代女性关系——品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J];作家;2012年14期
4 毕秋玲;;传统与自由的抉择: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5期
5 夏锋;;《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解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5期
6 林晓彬;;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对人性的拷问与反思[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36期
7 狄东睿;;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与女性主义观[J];大众文艺;2012年01期
8 李清华;;莱辛《金色笔记》的女性主义研究[J];芒种;2013年20期
9 王芳;王欣欣;;浅析莱辛的女性主义[J];科学中国人;2015年15期
10 丁永萍;王长雨;;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J];文学教育(上);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鄢然;;从《金色笔记》看莱辛的女性政治意识与叙事策略[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蓦;;艺术消费:超越纯娱乐的审美再创造——莱辛剧评的现实意义[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邢冬梅;;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科学大战[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5 韩冰瑶;;A Study of "Leftover La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beral Feminism[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年
6 胡勤;;论文化翻译研究的意义——以《金色笔记》两个译本为例[A];贵州省翻译协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语言文化与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吴华眉;;网络社会的赛博格女性主义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3)[C];2016年
8 王晓元;;性别、女性主义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辜美惜;郑雪;邱龙虎;;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郭爱妹;;女性主义临床心理学的基本理念[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河;诺奖作品又热销带来的几点思考[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3年
2 记者 孙行之;对猫的眷恋与孤独有关[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郭林;莱辛:英国文坛常青树[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吴小曼;一生异类[N];华夏时报;2013年
5 黄梅;莱辛写猫[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夏榆邋实习生 林怡静;莱辛:“在任何场合都是异类”[N];南方周末;2007年
7 康慨;莱辛作品太多出版商很犯难[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夏榆;莱辛做客中国[N];南方周末;2007年
9 记者 王洪波;中国学者称莱辛获诺贝尔奖是“科幻文学的胜利”[N];中华读书报;2008年
10 曹雪萍;莱辛书销量平平 “诺奖效应”失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姜仁凤;莱辛主要小说中的空间与自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黄春燕;多丽丝·莱辛叙事中的杂糅修辞策略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谭万敏;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身体话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杉杉;多丽丝·莱辛非洲题材作品中的“边缘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刘苏丹;历史理性精神的生长[D];武汉大学;2015年
8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张琪;论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中的文化身份探寻[D];湘潭大学;2014年
10 王恩铭;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一嬉皮士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晶晶;对话与交流—《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策略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2 胡方方;莱辛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及《金色笔记》在莱辛创作中的地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于波;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安娜的形象[D];河北大学;2010年
4 钟慧;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的探索之路[D];中南大学;2012年
5 张灵知;走向和谐共生[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万强蕊;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金色笔记》中多丽丝·莱辛的女性自由思想[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7 任晓琨;自由的回归[D];河北大学;2008年
8 杨娜;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蓓;安娜的生存困境和应对策略[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周玲;阐释多丽丝·莱辛两部作品中双性同体观的体现[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1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9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