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消极与悲观主义

发布时间:2020-04-20 00:49
【摘要】:长期以来,评论家们一直倾向于把《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看作一部反映主人公哈克在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上走向成熟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哈克,代表着一种勇于与庸腐的社会和传统思想作斗争的精神。书中的黑人奴隶吉姆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自由。小说的“圆满”结局以及书中处处透露的幽默笔风更是为这种对自由的追求锦上添花。但是,本篇论文的作者认为在这本小说中,马克·吐温幽默的笔风之下所隐含的是他的一种悲观和消极的态度。 首先,笔者认为悖论是这部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马克·吐温深化主题,强化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第一部分,拟从文本分析角度出发,试图通过文本分析对这部小说的悖论手法进行全面深入地阐述。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把悖论巧妙地运用到人物形象层面,并延伸到结构甚至扩展到小说的主题思想层面,深化了这部小说的主题,鞭挞十九世纪美国社会的黑暗,道德颓废和奴隶制的伪善,从而表达了马克·吐温的消极与悲观主义。笔者通过分析贯穿全文的三个主题悖论:社会文明的悖论(腐朽窒息的“文明”社会),自由的悖论(难获自由的“自由”之旅)以及生死悖论(以“死”求生的生存方式),为读者揭开了“文明”虚伪的面纱——标榜为优雅文明的社会却充斥着混乱与虚伪,鞭挞了现实社会的混乱,文明的虚伪及畸形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病态的社会道德观。 其次,作者在论文中探讨了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人类本性以及社会因素,比如法律和宗教所流露的悲观与消极。之后,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更说明了这一观点。文中昏沉暗淡的环境描写以及小说结构循环起始的模式更成为马克吐温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悲观以及消极的心理的代表。 最后,本文作者探讨了马克·吐温这种悲观和消极态度所产生的几种原因,从而近一步论证了马克·吐温在这本小说中,幽默的笔风之下所隐含的悲观与消极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恩霖;爱资哈尔长老贾德哈克归真[J];中国穆斯林;1996年03期

2 李国强;;哈克庭院[J];德国研究;2007年04期

3 李却咎;;冰川脱险记[J];民间传奇故事(A卷);2010年10期

4 李家诚;张灿华;;种菜的学问[J];父母必读;1996年12期

5 李家诚;;·大笨狗哈克的故事·——会变化的水蝎子[J];父母必读;1997年12期

6 木子;巴基斯坦“救国政变”[J];南亚研究季刊;1994年04期

7 晨光,,唐宁;辛德勒名单[J];当代电影;1995年03期

8 王妮娜,高黎娜;马克·吐温笔下的“哈姆莱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人物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9 李家诚;张灿华;;大笨狗哈克的故事 小河涨水[J];父母必读;1998年06期

10 林小斌;我不是索普的影子──记澳大利亚游泳名将格兰特·哈克特[J];游泳;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德雄;寇相法;;读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论现实主义方法的多样化[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建国;;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区哈克镇城郊型生态奶牛业快速发展[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黄小明;;马克吐温对美国民族特性的重建 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黄展骥;;略评“层级”、“三值”、“间隙”、“情景”诸方案——“自涉”悖论杂谈[A];2003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3年

5 吕涵;;密西西比河:女性特质的缩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明堂;;瞿秋白对马列文论的翻译与传播[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7 张永安;梁华;;企业自组织管理的特征与比较分析[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8 张轴材;;ISO/IEC 10646/Unicode的新进展及其实现[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黄丽叶;陈长明;万宗富;周曙霞;王志刚;孔祥伟;陈鲁军;赵富强;王文博;;陆地棉高品质胞质不育系H9-21A研究初报[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苏思玲;顾晓吴;杨斌;;高反应活性低聚物对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丁二酯(PBAT)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洪涛;经济前景艰难引爆伦敦骚乱[N];法制日报;2011年

2 向杰;谨防“哈克斯”病毒流行网络[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孟令卫 见习记者 王丽薇;我市与荷兰哈克公司 签署合作备忘录[N];邯郸日报;2010年

4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伦敦怎么啦?[N];光明日报;2011年

5 新时;创建绿色奶源基地[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温云惠;戈壁“荒草” 香港老板手中赚钱的法宝[N];阿勒泰日报;2009年

7 富强;火了电影 热了图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何文;埃及大饼让穷人不挨饿[N];中国税务报;2004年

9 金吾伦;混序组织及其应用[N];学习时报;2005年

10 陈思彤;“蛟龙”来华 中国队场内场外取真经[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颜中军;苏珊·哈克逻辑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胜忠;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荷;哈克的成长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佳宏;成长小说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比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雁;巴赫金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叙事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薛朝凤;哈克·芬和哈利·波特的自由精神[D];暨南大学;2003年

5 尚颖;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莉荣;哈克与吉姆关系之后现代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7 张纯;生命历险中的冲突与心灵的成长之旅[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陈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舒丽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长之旅[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瑞华;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3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3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7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