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崛起和幻灭

发布时间:2020-04-20 16:58
【摘要】:在美国现代小说家中,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曾经赢得很高的评价和声誉。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爵士时代由菲茨杰拉德定义,指的是1919年至1929年这十年间。这个阶段的美国社会,经济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道德开始沦丧。《了不起的盖茨比》于1925年在美国首次出版,表面上它仅仅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而实际上当读者进一步深入小说的内容,可以体会到这些年来美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的改变,这部小说的内容犹如一幅细化了的社会实景图。尼克·卡罗威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他观察身边的一切,每一个阶层及那个阶层的典型人物。《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他的代言人尼克之口,讲述了盖茨比从发迹到毁灭的人生轨迹。 本文旨在通过以美国梦为线索,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特性及他们各自心中所追求的”美国梦”并将其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及社会风气的变化进行比较。使人们从中认识到人性在面临金钱物质诱惑时的脆弱并受到启发,通过思考去树立正确的,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简介部分介绍了菲茨杰拉德及他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尤其强调了菲茨杰拉德所处的社会背景:爵士乐时代。论文第一部分对美国梦的含义做了详细的阐述及定义。美国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起源。美国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美国梦经历了萌芽,发展,黄金,扭曲,幻灭几个不同的时期。在这一部分,将结合历史,文化及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来探寻美国梦的传奇。同时在这一章里对以往人们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美国梦的研究作了回顾和总结。在第二章里,对美国梦的描述更加详细。这部分主要集中在对爵士时代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小说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所具有的各自的美国梦。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到小说人物特性跃然纸上,在人物的凸显下,当时整个社会风气也一览无余。相当重要的一点是,结合小说人物可以看出美国梦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强大的吸引力,当美国梦破碎的时候,人们又是如何绝望。第三章以角色人物之间的情爱纠葛为主题,延伸出人们的情感在面对财富和权力的时候,是多么地脆弱。进而审视当今中国社会风气,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将两种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历史时期特点下的人们进行对比,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现今社会出现的各种风气及现象。这一章为总结性章节,所得出的结论将用以指导人们的思想,从前人的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晓丽;;崛起——衰落——复兴——浅析“菲茨杰拉德现象”[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秋n\;焦冰冰;;论盖茨比与尼克的人物性格:菲茨杰拉德的两面[J];理论界;2009年10期

3 李健;石云龙;;菲茨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国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4 于雪梅;;了不起的“盖茨比”,破灭的“美国梦”[J];作家;2009年14期

5 陈丽娟;;《伟大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义[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黄招琴;;幻灭的美国梦——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7 陈晦;;透过“美国梦”看菲茨杰拉德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卢卡契的文艺理论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沈国富;;“迷惘的一代”的真实写照——评菲茨杰拉德的《人间天堂》[J];名作欣赏;2008年22期

9 程昊;;注定凄惨的爱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周佳;周昕;;“美国梦”破灭后的心灵回归——《重访巴比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惠侨;;从《冬天的梦》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周晓芳;;从盖茨比的失败看美国梦的衰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雅真;;《人与鼠》中破碎的美国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新;;A.斯科特·伯格和《天才的编辑》——《天才的编辑》的创作、出版和传播[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5 田园;;堕落的花朵——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群像看菲茨杰拉德对女性偏见的成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谢园坤;;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解读《大人物盖茨比》[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7 魏龙泉;;名作家心中“我们的共同父母”——著名美国编辑家皮金斯[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8 黄开红;;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幻灭——评嘉莉的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林旭;;美国噩梦——论《凶杀》中美国梦的消极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主美;;论象征主义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撰稿 张立平;美国梦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2 王龙云;执政奥巴马:输赢一年间[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董鼎山(美国);美国梦不一定五彩缤纷[N];东方航空报;2000年

4 石雅芳;好一场美国梦[N];文学报;2002年

5 杨守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爱尔杰构造的美国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6 早报特派记者 金蓓蕾;8州修复66号公路重拾美国梦[N];东方早报;2009年

7 Michael.J.Fox邋石瑛;美国梦的新高度:调整医学研发模式[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杨晴川;从美国大选看“美国梦”[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袁楠;让人心动的诺曼·梅勒[N];文学报;2001年

10 何朝辉;《阳光小美女》:美国家庭与美国梦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林莉;论菲利普·罗思后期小说的历史解读与文学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6 向忆秋;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7 汪汉利;索尔·贝娄小说的文化渊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金万锋;菲利普·罗斯后期小说越界书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十年浮华如一梦[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晶;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崛起和幻灭[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蓉;论《夜色温柔》中“美国梦”的破灭[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艳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新历史主义解读[D];中南大学;2010年

5 丁建国;解析菲兹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国梦的幻灭[D];中北大学;2011年

6 郎琪杰;论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青年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冬;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史敏;《马丁伊登》,《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悲剧》中的美国梦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黄文红;美国梦的幻灭[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李晓娜;试比较“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D];黑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34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4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