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说《喜福会》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回译问题与作者风格再现
发布时间:2020-04-20 17:55
【摘要】: 在过去的40年中,被归为“流散文学”一类的美国华裔文学渐渐开始为众多国内学者及读者所关注并接受。对于美籍华裔作家来说,其作品魅力主要得益于中英两种语码之间频繁而又成功地切换。 但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此类文学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其文学价值以及跨文化功能上,几乎从未涉及对其翻译方面的探讨。通过从后殖民文学的大背景入手,本文试图对众多美籍华裔作家的文学作品中都会牵涉到的回译问题做出一番阐释。 作为一部成功的带有后殖民主义色彩的小说,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女士的作品《喜福会》一贯以其娴熟的写作技巧与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而为人们所熟悉。本文选择了《喜福会》作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小说中出现的三种与回译现象有关的文本类型,即(1)罗马拼音+字面翻译,(2)中式英语句群以及(3)专有名词+文化翻译。另外还介绍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并且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应予遵循的相关准则。中英语码的互相转换可以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作家惯用的一种手法,其风格也就不言而喻地融入其间,所以如何处理回译文也就成了译者能否揭示原作者风格的重要基石。文章还进一步讨论了在翻译此部小说时,译者主体性与作者意图之间存在的明显分歧,指出为了谋求此二者间的平衡,译者仍需要钻研更多有效的翻译方法。 本文旨在诠释回译文翻译质量与美籍华裔作家作品风格再现之间的联系。本文中有关《喜福会》的案例分析,主要采取了描述性的方式,通过从原文中摘录实例并辅之以现有的四个中译本的方式来展开分析与探讨。本文希望能归纳总结出一套不单能运用于《喜福会》这本小说,而且能广泛运用于众多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翻译准则,并且证明妥善处理回译问题对于成功再现原作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对于美国华裔文学中所存在的回译问题以及相关翻译技巧的探究仅仅只是做了一次初步的尝试,仍有待翻译界专家学者的指正与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本文编号:2634795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晶晶;重建文化亲缘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4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4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