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紫颜色》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女主人公的觉醒
发布时间:2020-04-28 19:23
【摘要】:在诸多美国作家中,有两位因为其对种族和性别的叙述而被大家所熟知:一位是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她在成名作《紫颜色》中描述了一位名叫西丽的黑人妇女觉醒的历程;另一位是白人男作家威廉姆·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作者。虽然福克纳是一位白人男性作家,但是他信奉性别平等,种族平等,他的作品同时关注了白人和黑人的生活。尽管在本论文行将研究的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背景,但两部小说的发表几乎是属于同一时期的。两位女主人公作为觉醒女性的代表,其觉醒之路必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里把两位女主人公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加以比较,其基础在于她们作为觉醒女性所共有的相似的生活经历。此论文旨在通过比较两位女主人公在获得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坎坷道路上所经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探求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她们的觉醒进行比较分析,期望能够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以期在更深层面上分析研究女性主义作品。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作家、作品,《紫颜色》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要内容其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详细介绍妇女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这一章中笔者追溯了妇女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为本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妇女主义之于女性主义正如紫罗兰色之于紫色。爱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是从女性主义中演变而来的,可以说妇女主义是黑人女性主义。无论是妇女主义还是女性主义,其关注的群体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究其根源仍是游走于女性之中。 第二章主要分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觉醒历程中的相似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来自不同阶层的女性均遭遇到由她们自身性别所带来的不公对待,有的女性甚至在身心上遭受了来自男性的巨大的伤害。本文中提到的两位女主人公都是自小失去母爱,在父亲的管教下长大成人。她们的父亲非但没有对她们进行合理的教育填补母爱丢失的空白,反而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以致两位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发展各自的人格,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本章通过对两个女主人公生活经历中相似点的比较,分析了她们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相同原因,并分别讨论了她们性意识的苏醒,生活中父权的缺失以及她们各自的爱情在她们的觉醒历程中对她们所产生的相似的积极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分析她们觉醒历程中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娴熟地运用明暗不同的色彩渲染气氛的同时,反映着两个女主人公在成长中时刻变换的精神世界。《紫颜色》中,色彩多为明亮的色调,给人以希望。文章中西丽的服饰从开始的破烂不堪,邋遢随意变换到结尾的绚丽斑斓,做工考究,而她的思想心智亦如她的服饰一般,从支离破碎走向完好无缺。西丽从一个天真顺从,备受压迫而失去自我的小女孩成功蜕变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黑人女性。但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整篇的色调都很阴暗,女主角的抑郁生活浮现纸上,昏暗的灯光,阴暗的门廊,苍白的面庞给人以厚重的压抑感,使人窒息。无论是女主人公少女时的一袭白衣还是在父亲去世后她黑衣罩身,一切都像我们昭示着她思想的保守,身心的枯槁。艾米丽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使她没能像西丽那样在必要时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也是她的觉醒未能成功的主要因素。 结论部分对全文加以总结概括同时指出本文的主旨。在男权社会中各阶层的女性均遭受了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烦扰,甚至于压迫。她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丧失了自身的女性主体意识。不过,尽管在女性觉醒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她们自身的抗争和来自周围朋友的帮助仍将会促成她们的成功觉醒。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643787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茜;;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莹;从沃克的创作艺术看她的黑人女性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3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4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