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简爱》和《孩子们的巴赫》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05:39
【摘要】: 海伦·加纳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小说《孩子们的巴赫》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一经出版就好评如潮,被称为“现代爱情道德寓言”,并于1986年获得“南澳总理文学奖”。而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甚至世界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简爱》更是一部家喻户晓、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女主人公简爱以她独立自强、追求平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澳大利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两部作品虽然出自不同年代,但均为女作家所写,在本质上都反映了女性争取自主权的斗争,是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权利和地位的缩影,因此在文学传统上具有可比性。 文学文体学是在语言学和文学批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着重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语言特征,以便达到对作品更好的理解、阐释和赏析。它以语言学的方法为工具,对文学作品进行描述和阐释,把文学语篇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本论文旨在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澳大利亚小说《孩子们的巴赫》和英国小说《简爱》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和比较。 本文采用逐层分析法从词汇选择、句式结构和语篇时态三个层面对两部作品的语言表达风格进行了比较。就小说《孩子们的巴赫》来说,口语、俚语及缩略语的频繁运用是其词汇选择的鲜明特色。该小说长句少、短句多,表达松散自由,口语特色显著;省略与重复并行不悖。而《简爱》中丰富的词汇不仅表现在对多国语言的包容上,还体现在对《圣经》等典故的灵活运用上。语句充满诗意,句式结构也富于变化;长短句交错,相得益彰。在语篇时态上,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心理、塑造主人公形象,两部作品都将一般现在时和过去时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两位女作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驾驭文字的非凡能力。 此外,叙述视角和修辞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品的文体特色和作家的语言风格。在叙述方式上,《孩子们的巴赫》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将人物视角和全知视角有机结合;《简爱》则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女主人公“我”的视角将事件的发展呈现出来。而在修辞方面,两位作家均不约而同地运用了隐喻的手法,无论是《孩子们的巴赫》中的“音乐”,抑或是《简爱》中的“梦”,这些意象都是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表达。通过全文追踪法,本研究分析了两部作品中隐喻意象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重要意义,也阐释了采用不同人物叙述风格赋予作品的主题意义。 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文体比较,不难发现两位女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技巧。一方面,他们在创作中都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和女性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作家个性和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在写作风格上也存在诸多差异。但无论是《孩子们的巴赫》还是《简爱》都真切鲜明地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对爱情、对平等自由的追求。对作品的多方位审视,也为我们进行作品的文学文体学分析展开了广阔的审美空间。本研究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比较和赏析这两部作品,揭示各自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证明了文体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
本文编号:2644276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发;;“她们自己的文学”——当代澳大利亚妇女小说发展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刘世生;文体学的理论、实践与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2年02期
3 赵秀凤,訾缨;文学文体学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杨金才;性别、身体与意识形态——当代西方女性文学与社会变革[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3期
5 方红;《孩子们的小屋》:一部女性主义小说[J];当代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6 朱晓映;;复调的呈现——《孩子们的巴赫》中的人物关系解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7 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8 肖翠云;;新时期文学文体学研究概览[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胡爱华;《简·爱》中梦的象征意义[J];黑河学刊;2005年05期
10 陈新仁;从话语标记语看首词重复的含意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644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44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