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佛洛依德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中布卢姆的人格结构
发布时间:2020-05-01 02:38
【摘要】: 意识流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通过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意识流手法,乔伊斯深刻地揭示了书中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其中,通过对主人公布卢姆的幻觉、梦境、自由联想等的生动呈现,乔伊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布卢姆错综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结构,并成功塑造了文学史上“全面的人,好人”(Norris, Joyce for Beginners 140)。 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认为“乔伊斯是不能被读的—他只能够被重读”(Frank234)。经典人物布卢姆亦如此。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布卢姆”。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布卢姆进行重新解读。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包括各种原始欲望、本能。它无视社会习俗、道德等约束,遵循快乐原则,要求及时满足。“自我”是人格的核心,遵循现实原则,并以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满足“本我”。“自我”通过协调“本我”、“超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努力寻求三者平衡。“超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由父母和社会道德标准的内在化而形成,主要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其功能主要是监督、规范个人行为。 在此理论框架下,结合具体文本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布卢姆的人格结构:现实生活中压抑的“本我”,在梦境和幻觉中得以宣泄的“自我”,以及在精神追求、人性逐步完善过程中得以升华的“超我”。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布卢姆的人格结构,本文为诠释主人公布卢姆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包括三章,具体内容如下: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乔伊斯的文学成就,《尤利西斯》的文学地位和研究情况,并解释了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作为本文理论框架的原因。 第一章主要展现了布卢姆压抑的“本我”。儿子鲁迪的夭折,自己性能力的丧失,以及与妻子和周边人关系的不和谐等因素导致布卢姆产生了孤独感和异化感,以至于他会随时压抑“本我”的自然流露。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布卢姆人格结构中“自我”的调节及“本我”在梦幻中的释放。布卢姆的“本我”受到压抑,而“自我”却萌动起来并以幻想的形式释放本能冲动和压抑的“本我”。 第三章发掘了布卢姆“超我”的升华。“超我”指导布卢姆遵循道德原则,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精神之子斯蒂芬,妻子莫莉和周边人。在此过程中,布卢姆的心灵得到净化,“超我”亦得到升华。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布卢姆,作者认为布卢姆并非某些人所误解的懦弱、鄙俗之人;相反,他是一个有爱心、同情心、远大理想和社会正义感的“全面的人,好人”(Norris, Joyce for Beginners 140)。通过对布卢姆的描写,乔伊斯探索了人类心灵的幽暗处,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因此,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重新解读布卢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丰富的人性内涵,而且对现代社会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2
本文编号:2646462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维屏;评《尤利西斯》的意识流技巧[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2 倪新生;受虐癖布卢姆——布卢姆性心理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年03期
3 张弘;试论《尤利西斯》的父与子主题和文化间性[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4期
4 杨建;乔伊斯研究在西方[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3期
5 杨建;中国乔伊斯研究20年[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646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4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