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性别理论视域下的《时时刻刻》

发布时间:2020-06-16 12:53
【摘要】: 《时时刻刻》是当代美国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曾获得1999年度的普立策小说奖,更于2002年被搬上银幕,一举获得金球奖与奥斯卡奖的多项提名。这部小说的灵感源于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达洛卫夫人》。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也因为这部《达洛卫夫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伍尔芙是英国20世纪初期著名的女性文学家,因其意识流小说笔法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大意义而闻名于世。她的代表作之一《达罗卫夫人》原本名为The Hours,即“时时刻刻”,这也说明坎宁安的小说有延续伍尔芙原作的主题的意图。《时时刻刻》将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罗卫夫人》作为一条重要线索,讲述了伍尔芙、劳拉·布朗、克拉丽莎三组不同时期女性的经历。本研究将对三组人物分别进行研究,探讨她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思考方式和自杀动机,从中揭示女性生活的虚无和命运的悲剧性。并指出,作者对同性之爱的描述为女主人公们找到了某种救赎方式。 目前学界的研究多从女性主义、意象研究等方面入手,揭示出《时时刻刻》对于建构女性主体地位,以及生死问题、疾病隐喻等方面的意义。有些论者也注意到坎宁安以往小说中的同性恋主题,以及伍尔芙曾有过一些超前的性别理论主张,但是较少有研究把《时时刻刻》放到性别理论的大视角下来审视,本文将试图从这一角度对《时时刻刻》的研究做一弥补,把它纳入到性别理论新视角的视野内,并引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酷儿理论。三位女主人公不稳定的性别气质似乎暗合了伍尔芙的诉求——双性融合的理想,这也证实了社会性别是种表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具有超越社会性别,探索人物内心性别气质的深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郁琳;“他者”与女性诗意存在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6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6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