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小说《贵妇画像》的写作技巧

发布时间:2020-06-16 13:28
【摘要】: 亨利·詹姆斯(1843~1916)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文艺评论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小说大师,在英,美两国的现代小说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开拓者,詹姆斯小说在写作策略上都有重大创新。在詹姆斯的小说理论里,小说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艺术形式。 在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活动第一阶段,他除了遵循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写作以外,开始尝试多视角和心理描写等技巧。在后来的不断创作中詹姆斯的这些理论逐步发展成熟,《贵妇画像》是他第一部成功打破传统进行大胆革新的小说。本论文结合詹姆斯的小说创作理论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小说的写作技巧,再一次证明了贵妇画像在詹姆斯文学创作生涯的重要地位,也使读者更深的了解大师的文学成就。 本文由导论,正文(分三章),结论组成。 导论介绍詹姆斯的文学成就,主要作品,和评论界对詹姆斯和《贵妇画像》的研究现状并引出本文的研究方向。 第一章论述詹姆斯从不同视角对主人公进行的描写。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造成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詹姆斯摈弃了传统的“全知视角”或“自传体叙述”即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而运用多种有限视角的叙事方式,以主人公伊莎贝尔为叙述中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叙述、描写。第一个层次是伊莎贝尔的表兄对伊莎贝尔的观察分析。第二个层次是伊莎贝尔的仰慕者及朋友们对她的的多角度印象。除了伊莎贝拉这个中心人物,作者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不同程度的运用这种手法对其进行塑造。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成功塑造对其国际主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章主要论述内心独白在小说《贵妇画像》中的运用以及此技巧对现代小说的影响。在贵妇画像中,詹姆斯借助内心独白,把人物意识活动间接呈现于读者。虽然詹姆斯极力强调作者要退居幕后,事实上小说中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依然是经过作者精心的安排和设计的,而这种精心安排的心理描写对小说整体结构及主题的揭示有重要意义。第一,小说主人公的独立性格是通过作者对她心理活动描写塑造出来的。第二,一反传统由作者平铺直叙的模式,小说情节发展随着人物心理的活动展开:伊莎贝尔一步步落入婚姻陷阱。第三,伊莎贝尔在婚姻的不幸中磨练,成长,内心的想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说的主题得到揭示。 第三章探讨了小说《贵妇画像》的场景系统创作技巧。作为詹姆斯“有机理论”的一部分,小说被比作是“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每一部分与整体紧密相关。小说场景系统根据地理置的转换主要分为:英国花园山庄场景,意大利佛罗伦萨场景,罗马场景。每个地点场景系统又包括一个个小场景,场景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存在着有机关系,凑成一个复杂的大场景系统。小说的场景系统又可按照情节的发展分为:伊莎贝尔得到大笔遗产的前因,伊莎贝尔落入婚姻陷阱,伊莎贝尔醒悟并在痛苦中成长三部分。本文在提出了小说场景系统应遵循的两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和情节发展结合的方式有顺序有规律的对小说的场景进行了分析。 结论部分回顾了詹姆斯的小说创作成就和《贵妇画像》的重要意义。本小说在写作技巧和内容上都大大超前于前期的其他作品,特别是本文所关注的视角转换,心理描写,和场景系统的写作技巧,可以说是詹姆斯创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苏华;;小说情节理念的新变化[J];小说评论;2007年03期

2 明卫红;;浅谈小说情节的偶然性因素——以汪曾祺小说为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年09期

3 赵毅衡;畸形社会孤独者的哀音——怎样理解《伤心咖啡馆之歌》[J];名作欣赏;1982年02期

4 洪治纳;价值:在回眸之中——评胡尹强长篇小说《情人们和朋友们》[J];小说评论;1991年04期

5 王谦;;程琳[男]+《香水》[J];三月风;2006年07期

6 窦莉;;平凡中见诗意——析阿成小说的文学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惠辛 ,钟萌;记忆如何进入文本——浅论近年来小说形式中的记忆因素[J];小说评论;1991年05期

8 王霞;;浅谈张爱玲小说中的音乐运用[J];文教资料;2007年34期

9 王洪旗;;爱上诗[J];语文建设;2008年10期

10 韩捷进;;融诗、散文为一体的长篇小说——《你的朝霞》艺术形式新探[J];名作欣赏;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D.维林吉诺娃;伍小平;;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3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直飞;;龙门阵里面的“死水微澜”——《死水微澜》中龙门阵文化的探析[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5 吴飒;;失去的伊甸园和穆蒂斯的梦——评《将军峰》的主题思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6 陈日友;;《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徐伟忠;;《中国游圣徐霞客》印象记[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8 王向峰;;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西游记》的艺术表现新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凌燕;;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试论塔吉扬娜·托尔斯塔娅的短篇小说《Река Оккервиль》[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曼;;《达洛维夫人》的隐喻悖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英武;创造是小说之魂[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微博体”能否成小说“桃花源”[N];文汇报;2011年

3 照日格图 书评人;权贵家族瓦解的小说式原因[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4 唐池子;为青春筑一座心灵之城[N];文学报;2011年

5 赵瑜;被城市湮没的十八个生活片断[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黄昱宁;让女王自行处理[N];东方早报;2011年

7 马振宏;不能放下的《放下》[N];文艺报;2011年

8 阎晶明;小说需要一种气质[N];文艺报;2007年

9 金立群;对生命价值的尖锐逼问[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钫;贫乏之中的艺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王羽桐;伊尔莎·艾兴格小说中的“边缘人”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宋芳;小说《秘史》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雷;传承与新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6 刘克东;趋于融合:谢尔曼·阿莱克西小说主题发展轨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谭文鑫;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音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9 江凌;象数易学与《西游记》创作之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施显松;出入历史之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晋;论小说《贵妇画像》的写作技巧[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宗慧;试论我国现代海洋小说的创作与局限[D];山东大学;2010年

3 孙杨;张翎小说中的南方意象及其叙事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范淑华;盛可以小说创作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毅;解读《达·芬奇密码》在中国的畅销[D];安徽大学;2010年

6 刘韵佳;第二人称小说的接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黎丽;论保罗·奥斯特小说中的“追寻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娟;论耶利内克小说的性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武彩峰;克里斯塔·沃尔夫作品中的疯癫主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16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6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