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贵妇画像》女主人公伊莎贝尔之新解

发布时间:2020-06-18 02:41
【摘要】: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艺评论家。《贵妇画像》是詹姆斯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该作品围绕着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命运展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将重点分析《贵妇画像》中詹姆斯着力塑造的新女性形象伊莎贝尔·阿切尔。詹姆斯对伊莎贝尔的塑造带有先进和传统的两面性。同时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其他新女性形象的对比和分析,揭示了詹姆斯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并且探讨詹姆斯心中这种理想女性形象的成因。 论文分为7大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的5章内容和结论。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詹姆斯文学创作的特点和文学创作的三个时期,并叙述了《贵妇画像》的研究现状,提出本论文研究的问题。 正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 第一章分析了詹姆斯文学创作中偏爱女性主题的原因。该部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詹姆斯自身强烈的女性意识;二是詹姆斯深受两位女性——母亲和表妹的影响;三是19世纪的妇女运动的影响。 第二章剖析了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为新女性的特征。伊莎贝尔聪明好学,自信好强,为捍卫女性独立拒绝婚姻。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其新女性的特征。 第三章分析了伊莎贝尔·阿切尔体现的传统女性特征。伊莎贝尔渴望摆脱婚姻枷锁的束缚,却遵从传统的婚姻观。面对不幸的婚姻,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对于庄严婚姻誓约的尊重最终决定了伊莎贝尔的回归家庭之路。 第四章通过对小说中其他两位新女性和伊莎贝尔的对比,揭示了詹姆斯心中的理想女性形象。詹姆斯心中的理想女性是兼具妇女独立精神和传统价值观的人;是兼容了美国的自由精神和道德活力以及欧洲的丰富阅历和智慧经验的一种德才兼备的人。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强烈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平衡了新女性体现的极端个人主义,使其成为詹姆斯笔下的理想女性。 第五章探讨了理性女性伊莎贝尔身上所折射出的詹姆斯的矛盾女性观并分析了其原因。詹姆斯既让妇女独立又希望她们遵循传统,这反映出他矛盾的女性观。詹姆斯矛盾女性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深受父亲和哥哥男权意识的影响,这确立了詹姆斯对传统女性的偏爱;二、詹姆斯的女性观和他的文化观息息相关,作为詹姆斯国际主题的绝对主角,詹姆斯对于女性的态度也受到其文化观的影响,这体现在詹姆斯对新女性的刻画上。 最后一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詹姆斯塑造的理想女性对于解决现代职业女性事业和家庭难以兼顾的难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于詹姆斯矛盾女性观的分析有利于理解詹姆斯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超;注定的悲剧——《厄舍府的倒塌》罗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平;;《白鲸》主题意义的三种解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梁婷;;《最蓝的眼睛》之佩科拉悲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雒应儒;;心灵的家园:灯火阑珊处——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汪小英;;哈克贝里·芬与汤姆·索亚形象鉴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杨丽;;《红字》中奇林沃思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7 曲舒文;向晨晨;;看《钟形罩》埃丝特对女性身份的探索以及对男性社会的反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陈琳;;此爱绵绵无绝期——从爱伦·坡《乌鸦》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徐威;;由《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自然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李春;;惠特曼的超验主义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倩;;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小城畸人》中语言的不可靠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瑞华;美国20世纪的清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红艳;格特鲁德·斯泰因语言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素青;加里·斯奈德和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哲学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易艳萍;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讽刺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霞;《紫色》中的妇女主义生存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裴素华;从宗教的角度解读弗罗斯特诗中的困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慧;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的女性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树苹;成长小说《所罗门之歌》的体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倩;另一个“哈姆雷特”[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万冰清;《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房子意象的隐喻意义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鲁淑兰;从拯救到灭亡:《伤心咖啡馆之歌》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认同与补偿[D];江南大学;2010年

8 梁波;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皮文立;从幻想到冥思[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18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8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