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马雅可夫斯基创作论

发布时间:2020-06-18 04:37
【摘要】: 马雅可夫斯基早年是未来主义诗人,后来却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他的文学经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十分重要。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敢于打破禁区,顶住教条主义的重重压力,大胆吸纳西方文学最新的艺术思维和艺术技巧,并将这些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创造性地应用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建设和发展。这也说明,西方作家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本身并不带有任何偏见,同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文学的资源配置手段和配置方式。换句话说,马雅可夫斯基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将西方所谓“十恶不赦的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学”一些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引进了社会主义文学,从而大大开拓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文化视野,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技巧,并且为后代作家提供了无限的艺术启迪。马雅可夫斯基是无产阶级文学史上第一个做出改革开放姿态的诗歌创新者,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大胆将西方风行一时的现代主义、特别是将未来主义技巧引进了苏联文学,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但是,这种继承又必须是批判继承,而不能全盘照搬。未来主义反对艺术的思想性,否定民族文化遗产,在艺术形式上标新立异,显现出狂热的叛逆倾向,这是错误的。马雅可夫斯基正是在克服未来主义的缺点过程中,在向人民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创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同时,他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方面都进行了革新,这位诗人采用新奇的词语,生动、夸张的形象,描画资本主义都市和资产阶级的丑恶,显露出批判的锋芒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并且采用楼梯诗的形式来热情歌颂列宁,歌颂社会主义。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特别注意色彩的作用,色彩不仅成为他塑造形象和建构意象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了他将诗歌变成美术、诗句变成画板的创作方式,因而他的诗歌也就成为了一座座彩色建筑物。在其诗歌中,夸张和怪诞又往往是连成一体的,十月革命之后,马雅可夫斯基的未来主义艺术倾向并没有被消解,而是同社会主义政治倾向性、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并吸收各种红色歌谣的文艺营养,由此将未来主义成熟的艺术技巧运用于对众多的文艺资源的大胆的整合,从而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新的艺术资源。他大量吸收了工农兵大众诗歌技巧,并且将大众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同未来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嫁接效应和移植效应,新的艺术思维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和时代性,从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也就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主要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J];绿风;2011年03期

2 王尧;;十本书与十个问题(上)[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4期

3 陈学璞;黄伟林;李建平;;广西社会主义文学的初创和艰难曲折(1949-1976)[J];河池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陈安;;永久的文学都城[J];书城;2011年09期

5 ;列宁大脑为何被切片研究[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08期

6 ;操场[J];散文诗;2011年Z2期

7 郑丽;;俄罗斯作家的美国情结[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陈虹嫣;;《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中的德语文学翻译初探[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彬;;蔡翔《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杂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斯·玛尔科娃;姜铮;;《女神》与外国诗歌[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3 ;韦启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马雪兰;史天甲;胡浩;;中国新诗的开拓者郭沫若与世界文化[A];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C];1997年

5 张捷;;谈谈苏联文学的主流[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6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涂途;;文艺的党性和创作自由[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8 杨匡汉;;关于共和国文学——《共和国文学50年·绪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9 刘亚丁;;个人毁灭与英雄崇拜——20世纪20-30年代俄罗斯文学阐释之一[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宗琥;;也谈白银世纪[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友唐;事业·力量·光荣[N];中国工商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贺;繁荣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学[N];人民日报;2002年

3 金炳华;高举旗帜,科学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N];文艺报;2008年

4 刘文飞;马雅可夫斯基——一个现代经典[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杜英姿;开创新世纪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1年

6 龙飞;揭密另一面马雅可夫斯基[N];天津日报;2004年

7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决议[N];文艺报;2010年

8 安武林;天才·孤独·女人·归宿[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洪朝晖;为了未来的纪念[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谷羽;高莽:用半个世纪认识一位诗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生琳;向现实主义艺术真实论的历史告别[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宇航;国民革命中的宣传与文艺策略[D];清华大学;2008年

3 张磊;新时期中国俄苏文学学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群;马雅可夫斯基创作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艳慧;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艺术世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悦;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形式主义解读[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广卫;马雅可夫斯基与“十七年诗歌”[D];西南大学;2008年

5 徐琰;马雅可夫斯基早期诗歌(1912—1920年)的创新性[D];山东大学;2007年

6 姜百茹;艾特玛托夫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寒柳;十七年人学思潮论争的回顾与反思[D];西南大学;2010年

8 李翠翠;传统启示下的“未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岩岩;一份杂志与一个文学时代[D];青岛大学;2012年

10 王科州;“十七年”写“中间人物”论争刍议[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18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18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