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1978年至今
发布时间:2020-06-20 11:25
【摘要】: 在世界戏剧史上,尤内斯库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章。以他为首的荒诞戏剧开创了当代戏剧的新局面,国外学者对他的研究更是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而中国则起步较晚,虽然学者们在六十年代初早有论及其剧作,但受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及革命现实主义思潮影响,对其戏剧持一味的批判态度。在度过文革这段真空期后,中国评论家第一次以客观的视角,谦逊好学的态度来接受其剧作。本文试图从翻译、演出、评论三方面来探讨尤内斯库作品在中国的现状,探究其背后存在的问题,探寻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然而中国学者对尤内斯库的研究仍处在隔靴搔痒的尴尬处境。尽管文学界已将荒诞戏剧列为显学进行研究,但对尤内斯库的关注并未因此受益。就其人名翻译而言,七个不同的音译版本着实让人乍舌。但此番“优待”并未体现在对其作品的翻译中,相反,在经历了八十年代初的翻译热潮后,对其著作的翻译一度陷入僵局,仅偶有一两篇译作零星发表于书刊杂志上。演出方面的成果更是不令人满意,仅有四部剧作被搬上中国的戏剧舞台,且多以校园创作为主,这一现象与其戏剧在西方国家的演出情况大相径庭。概言之,翻译与演出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论界对其戏剧作品的研究。 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学者所受的国内外影响及其研究内容、方法,总结出尤内斯库戏剧研究在中国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译介的限制,研究作品局限于仅有的几部;二是深受尤内斯库本人戏剧观的影响,难以跳脱出他对自己戏剧的阐释;三是多停留于戏剧文本研究,这种研究往往难以突出戏剧的特性,从而无异于其他文学形式的文本研究;四是对尤内斯库戏剧的评论众口如一,无百家争鸣之景。这一尴尬局面迫使我们反思今人研究尤内斯库的意义,是否因为学者们认为他的作品已无任何研究价值而止步不前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无论其剧作主题的社会价值,还是其戏剧理论、戏剧技巧的艺术价值,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戏剧而言都是一笔不容轻视的财富。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从中汲取养分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把尤内斯库从其人名翻译的混乱中解救出来,统一译名。其次,扩大研究范围,不仅是完善其各种文学作品、相关戏剧研究的译介工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演出实践来检验我们习得的理论经验。最后,我们要还戏剧研究其原貌,使其超越文学研究的框架,更具戏剧的特性。尤内斯库作品的研究在中国所暴露出的问题并不是个案,当我们研究外国戏剧家,特别是当代戏剧家时,往往忽略了其作为戏剧家而非一般文学作家的本质,这不得不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此外,尤内斯库对“纯戏剧”的成功追求提醒我们任何艺术形式的巅峰不在于海纳百川的融合,而在于对其独有艺术特性的坚持。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5
本文编号:2722346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5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家麟;荒诞的外壳 真实的内涵——荒诞派戏剧剖析[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2 杨丽娟;;荒诞派戏剧的成就与局限——尤奈斯库的《头儿》漫论[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3 刘登东;荒诞派戏剧的特质和艺术美[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高强;;约内斯库和《秃头歌女》[J];当代外国文学;1981年02期
5 冉东平;评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J];当代外国文学;1999年01期
6 杨荣;亦同亦异的两部“变形”杰作[J];川东学刊;1997年01期
7 江伙生;法国荒诞派戏剧评析[J];法国研究;1984年01期
8 爱德华·阿尔比 ,袁鹤年;哪家剧派是荒诞剧派?[J];外国文学;1981年01期
9 韩曦;荒诞派戏剧在中国[J];外国文学;2005年06期
10 杨建;黑暗的虚无──简析《秃头歌女》的荒诞意识与技艺[J];高师函授学刊;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2722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22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