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齿轮》看芥川龙之介晚年的心象

发布时间:2020-08-06 12:51
【摘要】: 昭和二年(1925)七月二十四日凌晨,芥川龙之介在家中自杀,留下遗稿《齿轮》、《一个傻瓜的一生》、《暗中问答》和《十支针》。《齿轮》是遗稿中唯一一篇纯粹的小说。同时也是芥川龙之介后期最重要的作品,很多人把它视为芥川最杰出的作品。从发表至今一直受到好评。被誉为“作品中第一”(佐藤春夫语);“生涯中的最大杰作”、“最具个性化的杰作”(堀辰雄语);“芥川君的所有作品中的逸品”(广津和郎语);“和芥川的所有作品相比也绝对是上品”(川端康成语)。《齿轮》是芥川龙之介作品中论述得最多的作品之一。本文以文本分析为中心对《齿轮》展开论述。 本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主要考察雨衣、齿轮、赤光、飞机等意象的象征性意义。《齿轮》中有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分别表达了主人公不同的心象风景。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性意义的探究是作品解读的关键。 第二章围绕连接众多意象的方法和作品的结构展开论述。《齿轮》中各个意象虽然分散在作品的各章中,但心象和心象之间,意象和意象之间有着联系,意象还和众多的场面重合构成一个整体。因此,从作品的结构来看,虽然没有一以贯之的情节的展开,缺乏连续性,但是却首尾照应,巧妙地展开。从技巧层面来说,《齿轮》是艺术性非常高的小说。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并没有使用告白的手法,而是使用了巧妙的艺术技巧。在本章中,首先考察众多的意象是通过怎样的手法统一起来的,以及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并对作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其次,把目光转向作品中的众多场面,探讨这些场面和意象的关系。第三节考察《齿轮》的创作手法。 第三章把文本和作者结合起来论述。作为遗稿的这篇小说是考察晚年时期的芥川龙之介的心象风景的最好文本之一。作品中飘荡着的不安的情绪,是阐释芥川龙之介自杀的原因“恍惚的不安”的一个重要线索。本章中首先由主人公走向消亡的道路来考察芥川龙之介的消亡。消亡的原因是一种不安,也是晚年的芥川龙之介的心象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对《齿轮》和《某傻子的一生》的分析,来探究那种不安的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313.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适夷;;《芥川十一篇》书后[J];读书;1980年07期

2 邵毅平;;芥川龙之介与洛蒂:分裂的中国与日本形象[J];书城;2010年01期

3 范文瑚;;在“死”与“非人”之间的抉择——谈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4 李安凤;试论芥川作品中“火”的意象[J];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01期

5 蓝泰凯;略论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李元亮;鲁迅与芥川龙之介的比较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张婷;;Veni vidi scripsi——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8 尹允镇;;芥川龙之介艺术之谜简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白晓煌;;日本新思潮派文学家与第四次《新思潮》创刊号手稿的发现[J];博览群书;1999年09期

10 郭艳萍;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J];日本学论坛;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迪彦;;试比较黑泽和芥川的两座“罗生门”[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威周;陶振纲;张向民;;郭沫若选译《日本短篇小说集》的内容和意义[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郭沫若;菲戈;;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王璐;;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中国幻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淼;那个时代、那个中国[N];光明日报;2007年

2 陈应年;芥川龙之介作品的中国译本[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林少华;芥川龙之介:“恍惚的不安”[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潘启雯;青山七惠:好天气来自第一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施康强;1921,芥川龙之介的中国[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左丽慧邋实习生 沈双喜;日本没有“文坛”概念[N];郑州日报;2008年

7 止庵;从兼好到芥川[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华岳;日本古代的“人间喜剧”[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9 鞠战林;爱的支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书市场与书天堂[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2 木村泰枝;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云哲;跨界的想象与无界的书写[D];吉林大学;2010年

4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天舒;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知识人的中国体验[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林进;日本现当代纯文学的风向标[D];吉林大学;2012年

7 高义吉;司櫖恷太郎のkt史小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林秀;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庆星;走向毁灭的道路 芥川龙之介的悖论[D];宁波大学;2012年

3 达博;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与中国情结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琳琳;论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中的生死观及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黄蔚;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D];湖南大学;2013年

6 郑果;“记者”芥川龙之介的“幻灭”与“回避”[D];浙江大学;2014年

7 尹红;论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创造[D];湘潭大学;2003年

9 孟雪;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佛教思想[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栾超;浅谈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的虚无思想[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8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