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生活是一出悲剧——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解读《悲悼》中的奥林

发布时间:2020-08-08 18:02
【摘要】: 三幕剧《悲悼》是奥尼尔的巨著之一,奥尼尔对这一古老的悲剧故事进行再创作时赋予其浓厚的现代色彩。在《额瑞斯忒亚》中,额瑞斯特勇敢,理智而且富有责任心。然而《悲悼》中的奥林却受俄狄浦斯情结的折磨,从而表现地冲动,盲目甚至于失去理性。对奥林而言,生活没有希望而且毫无意义。诚然,他的悲剧命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探索剧中男性人物奥林的悲剧形成的内在原因。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引言介绍了奥尼尔及《悲悼》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提供了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概况,从而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与目的。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和本文相关的理论,即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和人格结构理论。 第二章探讨了俄狄浦斯情结在奥林身上的体现。这一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作者奥尼尔和剧中人物奥林之间的关系。许多评论学家认为奥尼尔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而创造了具有恋母情结的人物奥林。通过研究有关奥尼尔的传记发现奥尼尔本身也遭受着这种情结的折磨。本章的第二部分是根据弗氏理论分析这种情结在奥林身上的体现。剧中的奥林对对母亲和后来发生变化的姐姐表现出过度的依赖与迷恋而对父亲和叔叔有明显的憎恶之情。 第三章是奥林的人格结构分析。奥林强大的本我主要体现在他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在他心中,母亲不仅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他真正的爱人。他不止一次劝说过母亲和他一起前往南海诸岛隐居。与此相反,奥林的自我很软弱以至于控制不了强大的本我。而他的超我则处于迷失状态。尽管奥林的自我采取了压抑、移情、退行、否认等心理防御机制来处理他遇到的焦虑问题,但是这种调节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使得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直至完全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最后,奥林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结论部分通过对前面所述内容的概括,指出奥林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俄狄浦斯情结和不健全的人格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社会、历史、文化等原因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他自身的缺陷是他悲剧命运的决定因素。由于他自身的局限性,注定了他所有的抗争都是徒劳。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伟华;弗洛伊德、尼采及表现主义戏剧对奥尼尔《悲悼》的影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李小海;陈祖新;;自恋.家庭.疯狂——对尤金.奥尼尔《悲悼》的精神分析[J];南都学坛;2006年02期

3 赵洪尹;奥林恋母与母亲的欲望——与拉康解读《悲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2785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785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