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5:40
   自多丽丝·莱辛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国内对莱辛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工作逐步系列化、规模化。莱辛早期作品多以冷静客观的口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展演非洲生活的客观现实。中期作品以《金色笔记》为转折点,逐渐转向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作家对时代、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观照。 《金色笔记》是莱辛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声誉。关于作品的主题,作家在1971年的再版前言中坦承为崩溃和整合。作品集中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现实生活、道德与理想、正义与战争、自由、两性关系、文学创作等的观照、思考和追求。作品创作的广度和深度,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然而以往对作品的研究工作多从女性主义、主题学、叙事学角度入手,而对作品的空间叙事艺术特色,鲜有人关注。莱辛在作品中通过形式结构的空间化,物理空间的叙事功能,心理空间的叙事功能,建构起多重纵横交错的空间,隐喻现实世界的四分五裂、破碎凌乱。空间叙事技巧的运用正是莱辛《金色笔记》的一大叙事特色。作品通过对空间叙事理论的运用与探索,以实验的形式和新颖的手法,从形式到内容都完美反映和深化了混乱、分裂到整合的主题。因此,本文试从空间叙事理论角度,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具体分析《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由于本文使用的空间叙事理论是叙事学领域空间转向中形成的新兴理论,理论界对空间叙事理论还比较陌生,对空间叙事理论的运用尚比较混乱,因此,本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叙事学领域空间转向的哲学社会学背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空间叙事理论的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二章,结合空间叙事理论,说明莱辛不仅把空间看成故事发生的场所和叙事不可缺少的场景,更是有意识在利用空间叙事,推动整个叙事的进程,深化作品主题。本章主要从两部分讨论空间的叙事功能。第一部分,主要从“自由女性”中的空间场所变易,说明空间对叙事进程的影响和推进,对主题的映射和补充说明;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五本笔记”中非洲空间场所在作家记忆中的重要地位,非洲作为回忆,作为逝去时间的空间标志物存在,在作品中不仅具有叙事功能,更是造成作品主人公精神分裂的最初根源。 第三章,主要说明作为作品内叙事层的五本笔记,承担着建构安娜心理空间的作用。莱辛在内叙事层中,通过安娜在各色笔记中对自身梦和意识流的叙事,展现安娜对民主自由的理想、对爱情、人类恶的焦虑,并因此陷入虚无混乱迷茫的状态。莱辛对安娜混乱分裂心理空间的建构,映射的是荒诞、混乱、贪婪的人类现实世界。 第四章,结合国外学者约瑟夫·弗兰克关于空间形式的理论,说明作品的叙事结构呈现出空间化特点,即《金色笔记》是一部空间形式作品。并在国内外学者对小说空间形式类型总结的基础上,具体分析《金色笔记》的空间形式类型,以及莱辛通过作品结构的空间化,从形式上应和混乱、分裂到整合的主题内容。 通过以上各章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莱辛在作品中建构起多重空间的叙事效果,空间叙事特色是《金色笔记》的一大叙事特色,是作家在传统叙事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后现代叙事技巧,从形式到内容都积极应和混乱、分裂到整合的主题的实验作和成功作。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其人其作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2 空间叙事理论
    2.1 空间叙事理论的问题域
    2.2 心理空间、物理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
3 《金色笔记》的物理空间叙事
    3.1 "自由女性"中的空间变易与叙事进程
        3.1.1 空间变易直接推动叙事进程
        3.1.2 伦敦空间叙事蕴涵的意义
    3.2 "笔记"中的非洲:空间作为时间的标志物
        3.2.1 对非洲生活的追忆性叙事
        3.2.2 马雪比空间叙事的隐喻功能
4 《金色笔记》故事人物安娜的心理空间叙事
    4.1 安娜的多重梦境空间叙事
        4.1.1 关于非洲黑暗现实的梦
        4.1.2 关于民主信仰的梦
        4.1.3 关于人性恶的梦
    4.2 安娜意识流动的叙事功能
        4.2.1 "蓝色笔记"中的意识流叙事
        4.2.2 "金色笔记"中的意识流叙事
5 《金色笔记》的空间形式
    5.1 关于"空间形式"
        5.1.1 空间形式类型
        5.1.2 《金色笔记》的空间形式类型
    5.2 情节并置
    5.3 多重故事叙述
    5.4 多重主题与主题重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辛朝卫;空间批评解读《达罗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主体性缺失[D];郑州大学;2012年

2 滕飞;《金色笔记》的现实主义解读[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刘蓉蓉;《金色笔记》的空间艺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6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6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