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美评论视野中的莫里森小说《秀拉》
发布时间:2020-09-29 06:34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黑人女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文学创作中注重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塑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鲜活的黑人女性形象。通过这些颠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莫里森把自己的笔锋直指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刻而又细腻地展现了在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的真正心声。莫里森修正了过去美国黑人文学偏重描写男性的倾向,开始从黑人妇女的视角来观照周围的世界,使黑人女性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得到真正的验证和抒发。 托妮·莫里森是一位多产的黑人女作家,迄今为止她已经写了九部长篇小说,一篇童话,一部戏剧和一本散文集等等。《秀拉》(Sula,1973)是莫里森的第二部作品,其在莫里森的创作生涯中占据重要作用,《秀拉》的出版曾经在美国文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并且成为评论界的“宠儿”,这主要是由于莫里森笔下的秀拉(小说的同名主人公)的叛逆和不符合常规。这部小说通过对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伊娃、秀拉和奈尔的刻画,探索了黑人女性找寻自我认同的痛苦与艰辛,彰显了黑人女性意识正在觉醒这一主题。1975年,莫里森正是凭借《秀拉》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俄亥俄文萃图书奖的提名。1993年,诺贝尔评选委员会也对《秀拉》的创作风格和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与了高度评价。 鉴于此,本文作者试图以莫里森小说《秀拉》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比美国和中国国内文学评论界对莫里森小说《秀拉》近十年的译介、研究和评论状况,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和批评视角等方面对莫里森小说《秀拉》的中美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探讨了美国和中国评论界对莫里森小说《秀拉》的研究特色和态势,并且提出了我国在《秀拉》这部小说的研究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经过全面的综述和详实的对比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在美国对《秀拉》研究主体更广泛,研究方法更多样,批评视角更丰富。因此,我们期待有更多关于《秀拉》和莫里森其他作品的研究资料的引进,来推动国内对《秀拉》的研究的发展。 尽管本研究只是以《秀拉》为切入点的个案研究,但作者期望本研究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会对中国文学界对莫里森及其作品的整体研究和评论现状产生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作用。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omparison in Research Subjects
1.1 Research Subjects in America
1.2 Research Subjects in China
Chapter Two Comparison in research Content
2.1 Research Content in America
2.1.1 Analysis of Characters
2.1.2 Analysis of Themes
2.1.3 Analysis of Writing Techniques
2.2 Research Content in China
2.2.1 Analysis of Characters
2.2.2 Analysis of Themes
Chapter Three Comparison in Critical Approaches andperspectives
3.1 Critical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 in America
3.1.1 Cultural Criticism
3.1.2 Feminism
3.1.3 Marxism
3.1.4 Psychological Analysis
3.1.5 Mythological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
3.2 Critical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 in China
3.2.1 Feminism
3.2.2 Psychological Analysis
3.2.3 Mythological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本文编号:2829370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712.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omparison in Research Subjects
1.1 Research Subjects in America
1.2 Research Subjects in China
Chapter Two Comparison in research Content
2.1 Research Content in America
2.1.1 Analysis of Characters
2.1.2 Analysis of Themes
2.1.3 Analysis of Writing Techniques
2.2 Research Content in China
2.2.1 Analysis of Characters
2.2.2 Analysis of Themes
Chapter Three Comparison in Critical Approaches andperspectives
3.1 Critical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 in America
3.1.1 Cultural Criticism
3.1.2 Feminism
3.1.3 Marxism
3.1.4 Psychological Analysis
3.1.5 Mythological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
3.2 Critical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 in China
3.2.1 Feminism
3.2.2 Psychological Analysis
3.2.3 Mythological and Archetypal Criticism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杜志卿;《秀拉》的后现代叙事特征探析[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2 李喜芬;艰辛的“自我建构”之旅——对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杨曦;种族歧视制度下一朵带刺的玫瑰——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4 焦小婷;《爵士乐》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述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蒲秀美;从莫里森的《秀拉》看美国黑人女性寻找自我的两难困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朱新福;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晓兰;《秀拉》—一个喻指的文本[D];中南大学;2007年
2 段慧;托妮·莫里森《秀拉》的女性形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贺家乐;托妮·莫里森《秀拉》的原型阐释[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黎迎;寻求自我——对《秀拉》中女性角色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29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