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记忆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兼评文学作为“田野”

发布时间:2020-10-11 20:42
   记忆的"真实"是一个具有多重意涵、值得反思的概念。记忆的真实并非证据的真实,也不是历史原貌的再现,但不能否定它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记忆的真实主要指回忆的情感真实/印象真实,这一"情感真实"理论是普鲁斯特以降的重要理论传统。文学的"虚构"实则作为一种文化想象,可以在思想层面影响大众,这是"虚构"所具有的真实意涵。可以将"虚构"的文学作为"田野",探寻其背后的情境真实。而无视或忽视文学作为想象的现实力量,事实上来自学科的偏见。普鲁斯特通过"非自主回忆"方法建构起的《追忆似水年华》,虽然是文学的"虚构",但同时也是"记忆的真实"。尽管"非自主回忆"这一方法无法提供证据的真实,但却保证了回忆的印象真实和情感真实,并构成现实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记忆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二者构成互相支撑的关系。
【文章目录】:
一问题与背景
二什么是记忆的“真实”
    1. 虚假事实与记忆的真实
    2. 炽热岩浆型记忆与感性真实
三什么是文学的“虚构”
四记忆真实与文学虚构间的关系:文学中的真实
五结论与讨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秋;;记忆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兼评文学作为“田野”[J];新视野;2019年01期

2 徐兆正;;论贝克特《论普鲁斯特》[J];艺术广角;2018年02期

3 劳拉·马基;徐和瑾;;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J];当代外国文学;2017年02期

4 莱·皮埃尔-坎;蒋一民;;普鲁斯特传[J];世界文学;1988年02期

5 柳鸣九;;普鲁斯特传奇——《寻找失去的时间》[J];世界文学;1991年01期

6 马凌;;沙龙中的普鲁斯特[J];书城;2014年12期

7 肖涛;;普鲁斯特:追忆与交互[J];山西文学;2017年01期

8 黄驰;;记忆:从普鲁斯特到莫迪亚诺——以《追忆似水年华》和《暗店街》为例[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6年03期

9 刘芳芳;;论《斯万之恋》中普鲁斯特对“心理真实”的追寻[J];北方文学;2017年14期

10 来颖燕;;生命本质的译者[J];东方文化周刊;2017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翠云;嗅觉地景与记忆[D];武汉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翠;刹那芳华 永恒绽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诗雨;论《追忆似水年华》与艺术[D];苏州大学;2018年

3 尹小丽;普鲁斯特文艺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4 丁午昀;普鲁斯特的创作动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的《追忆似水年华》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柳婷;逆流的勇气[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卢钦;第二缪斯[D];复旦大学;2013年

7 杨宁;论《追忆似水年华》的小说艺术[D];西北大学;2002年

8 田宏宇;真实与时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崔玉;《追忆似水年华》结构艺术论[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10 曹文波;《追忆似水年华》对《圣经》的引用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7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37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