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门罗《破坏者》中的女性创伤书写
【文章目录】:
0.引言
1. 空间并置中的反讽意象:揭露创伤
2. 互文叙事中的创伤符码:创伤难言
3. 景物叙事中的创伤记忆:外化创伤
4.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童明;;暗恐/非家幻觉[J];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2 周怡;;自我的呈现与超越——评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脸》[J];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卉;;《时间之箭》中的心理复影策略及其伦理意义[J];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04期
2 李可;;困顿中的挣扎:“暗恐”视域下的《芒果街上的小屋》[J];戏剧之家;2015年18期
3 王丽;;飞散视角下托尼·莫里森的写作[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尤丽娜;;边缘与中心的对话——“暗恐”视阈下《神秘的河流》中索尼尔边缘性人格[J];嘉兴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曾佑强;;食物:解读《魔幻玩具铺》中父权的建立与解构[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年06期
6 鲍秀文;郑洁儒;;论舍伍德·安德森《手》中的暗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7 陈礼珍;;想象的危险和欲望的压抑——《克兰福德镇》癔症与暗恐研究[J];外语学刊;2015年03期
8 杨金才;;《幸福过了头》:叙述中的错位与记忆[J];国外文学;2015年01期
9 林玉珍;;关于他们的叙述——从《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看门罗的思想转变[J];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01期
10 苗福光;;加拿大文学中的地方书写与身份建构——以门罗短篇小说《声音》为例[J];外语学刊;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思颖;;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对爱丽丝·门罗小说的研究——以《男孩和女孩》《亲爱的生活》和《弗莱兹路》为例[J];文教资料;2017年10期
2 刘明录;刘玉红;;自然、历史、现实交融下的恢弘画卷——从乡村景观看门罗《逃离》中的加拿大民族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3 诸葛亚楠;孙鹏程;;门罗小说《漂流到日本》开端部分隐性冲突的叙事进程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4 王琴;;电影媒介对门罗原著的诠释艺术[J];电影评介;2017年11期
5 丁林棚;;门罗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和加拿大民族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6 刘明录;;生命意义的追寻——门罗小说集《逃离》中的自杀意象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6期
7 张玲玲;;关于门罗,一点浅薄地厘清[J];青岛文学;2019年02期
8 李雨施;;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叙事的现代性特征[J];北方文学;2016年23期
9 韩军娥;;爱丽丝·门罗《逃离》中的山羊“弗洛拉”寓意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6年32期
10 张秋;;被阿莫多瓦柔化的门罗[J];小说界;201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怡;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文净;在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对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解读[D];辽宁大学;2017年
2 周蕾;回归母体—论爱丽丝·门罗五篇短篇小说中的母女关系[D];南京大学;2016年
3 张雨;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田蜜;门罗小说《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的空间错位与自我探寻[D];江南大学;2018年
5 鲁婷婷;创伤与治愈:爱丽丝·门罗小说中的母女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罗英旭;艾丽丝·门罗的《亲爱的生活》中的乡村景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嵇璐;艾丽丝·门罗小说中的女性生存探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8年
8 张梦汝;艾丽丝·门罗《幸福过了头》中的不确定性[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9 陈晓;爱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女性与动物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孔旭静;爱丽丝·门罗小说家庭伦理观及其发展演变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38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3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