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集体记忆跨国重建的困境与策略
【文章目录】:
抗战集体记忆重建的必要性与困境
1. 日本反叙事。
2.“东方学”稀释。
3.中国故事缺席。
抗战集体记忆传统叙事的框架问题
1.家国框架。
2. 阶级框架。
3. 奇观框架。
抗战集体记忆跨国重建策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泽厚;刘再复;;文学政治一元论批判[J];华文文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庄园;;谈文学批评独立性的根本[J];华文文学;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政德;;抗战集体记忆跨国重建的困境与策略[J];青年记者;2018年36期
2 罗茜;;论《日诞之地》中的集体记忆[J];青年文学家;2018年30期
3 袁秋月;;论《杯酒留痕》中文斯在集体记忆中的心灵净化[J];青年文学家;2018年23期
4 张宋根;;论《长日留痕》中的集体记忆书写[J];青春岁月;2018年17期
5 陶东风;;记忆是一种文化建构——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9期
6 许锬;;回忆与自我:谭恩美小说的中国书写[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7 曾纳;;托妮·莫里森《天堂》中集体记忆的建构[J];大众文艺;2015年15期
8 赵静蓉;;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盛周丽;;谭恩美小说的中国故事:集体记忆与华裔自我重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1期
10 许锬;林玉霞;;谭恩美小说:故国记忆重组与华裔自我认同[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秀强;尾崎红叶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芮丹;对德国二战士兵和中国红卫兵的集体记忆之文学表现与变化[D];南京大学;2012年
2 张蜻;铭记与救赎[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敏;记忆的力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盛妍;个性化的集体记忆—巴伦特与多多中早期诗歌中互通的诗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年
5 韩霓;俄罗斯文化记忆视角下的彼得大帝[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罗毅;关于德国“记忆文化”中的文学表述[D];青岛大学;2011年
7 苏静;为了反思的叙述[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王扬;悠长阴影下的生活[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骆祥聪;回忆与构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10 吕欣;记忆和身份建构[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39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3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