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相约星期六》乌托邦意识形态批评

发布时间:2020-10-15 04:42
   本文从意识形态批评视角解读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1997年获奖作品《相约星期六》。通过对照美国社会现状,本文认为小说描写的融洽和谐的种族关系、印第安男孩和残疾女教师的正面形象、少年主人公对阅读、书法和戏剧的热爱等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本文运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理论分析得出:小说主题、人物、情节、场景、叙事视角等所蕴涵的乌托邦元素体现了作者科尼斯伯格作为青少年文学作家的忧患意识,以及她对各民族和谐相处、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美好愿望。其次,本研究发现作者的自身经历和美国社会文化思潮与小说中的乌托邦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年的从教经历和少儿作家身份使她在小说创作中很好地将乌托邦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依赖与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相结合,通过揉入乌托邦元素,寄托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对美国未来的美好祈愿;小说的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和叙事视角的安排等反映了美国社会重新兴起的乌托邦思潮、民权运动所倡导的平等思想和多元文化主义等对作者的影响。再次,本研究发现并总结了小说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和悖论:作者受美国社会传统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说中所持的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与其在人物塑造和视角安排上体现的多元平等的思想矛盾对立;其在小说中注入的乌托邦理想系成人的价值理念,与其采用的少年主人公第一人称叙事所体现的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相矛盾;贯穿小说主线的知识竞赛的紧张激烈气氛与小说叙述的其它故事轻松舒缓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作者既推崇竞争精神又排斥竞争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追求平和轻松生活的矛盾态度。
【学位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7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View from Saturday
    1.2 Introduction to E. L. Konigsburg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Status Quo of Researches on The View from Saturday
3 Utopian Ideology in The View from Saturday
    3.1 Ideological Critique and Utopian Literature
    3.2 Utopian Elements in the Novel
        3.2.1 Utopian Racial Relationship with Boundaries
        3.2.2 Conditional Centering of the Vulnerable Groups
        3.2.3 Ideal Adolescents with Uncommon Interests
        3.2.4 Utopian Places: Sillington House & Century Village
        3.2.5 Co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3.2.6 Utopian Belief in Equal Right of Speech
        3.2.7 Utopian Belief in Harmony
    3.3 Backgrounds of Konigsburg’s Utopian Ideology
4 Paradoxes in the Novel
    4.1 Multiculturalism versus Eurocentrism
    4.2 Child-centered versus Adult-centered
    4.3 Paradoxical Attitude towards Competition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ademic Achievements
Acknowledgemen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俊;;在曲折中前行——浅谈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左联”[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2 薛峰;;电影研究方法:感官文化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之比较[J];当代电影;2008年08期

3 张丽;;意识形态二维操纵视野下的翻译批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4 张劲松;;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辨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革命 意识形态批评 文化研究:1968年5月与电影[J];电影艺术;1998年03期

6 吴卫华;意识形态与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段吉方;;伊格尔顿文艺批评观念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8 戚咏梅;;“陷入重围的骑士精神”——从意识形态批评角度看“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中骑士精神的衰落[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9 黄海翔;;论典籍中意识形态的翻译与文化功能对等——基于《孙子兵法》两个英译本的比较为基础的翻译批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詹庆生;;意识形态批评及其在电影批评中的应用[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华芳;《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中北京奥运相关新闻的批评性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丽;乔纳森·多利莫尔的政治文化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晶芝;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历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9 邱晓林;从立场到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及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戚咏梅;深陷重围的骑士精神——高文诗人及其《高文爵士和绿色骑士》[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倩;《相约星期六》乌托邦意识形态批评[D];宁波大学;2010年

2 肖宏德;审美的政治寓意[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邓蕊;对政治实践的呐喊[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陆峰;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解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李芝燊;真实界的荒漠[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李品;[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侯志勇;《看不见的人》中的身份和意识形态遏制[D];厦门大学;2006年

8 邝巧茵;《英国病人》:从小说到电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左少峰;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熊艳;论意识形态对郭沫若译雪莱诗歌的操控[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1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41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