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对美欧澳华文文学的传播
【学位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1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华文文学》概述
二、美欧澳华文文学的历史和现实
三、本文的可行性和本文的框架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理论问题和本文的文献情况
第一章 《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概述《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华文文学》对美华小说和诗歌的传播
第三节 《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群体的传播
第四节 《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不足
第二章 《华文文学》对欧华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概述《华文文学》对欧华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华文文学》对离散文学的传播
第三节 《华文文学》对欧华女作家的传播
第四节 《华文文学》对区域一体的华文文学的传播
第五节 《华文文学》对欧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不足
第三章 《华文文学》对澳华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概述《华文文学》对澳华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华文文学》对庄伟杰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传播
第三节 《华文文学》对太平洋岛屿华文文学的传播
第四节 《华文文学》对澳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不足
第四章 《华文文学》的未来和美欧澳华文文学的可能性
第一节 《华文文学》和华文文学学科
第二节 华文文学观念和争论
第三节 华文文学的可能性和中国文学
说明和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表一 历届年会情况统计
附录表二 《华文文学》刊发文章和论文统计情况
附录三 《华文文学》大事年记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富仁;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读书;2004年05期
2 燕世超;罗洁;;《华文文学》杂志对马华文学的传播与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秦牧;祝贺《华文文学》杂志创刊——代发刊词[J];华文文学;1985年01期
4 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J];华文文学;1996年02期
5 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J];华文文学;1997年02期
6 曹惠民;地缘诗学与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02年01期
7 饶芃子;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备经过及学科建设概况[J];华文文学;2002年03期
8 庄伟杰;边缘族群与“第三文化”空间——以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澳洲华文文学为参照[J];华文文学;2003年05期
9 王艳芳;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考察对象[J];华文文学;2005年03期
10 王泉;;澳华新移民小说与中华传统文化[J];华文文学;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3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思捷;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暨南大学;2003年
5 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涵平;诗学视野中的北美新华文文学的文化进程[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柳;《华文文学》与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5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4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