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华文文学》对美欧澳华文文学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0-10-17 15:53
   《华文文学》系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介绍和研究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的华文文学的学术期刊。自1985年4月创刊以来(至2010年12月)走过来不平凡的26年,其间有80年代全民文学、思想狂热的盛世;有90年代文学失落不得不贴上广告、装饰上封面女郎的情况,也是学术杂志不应该的;不过,它毕竟走过来了。 对研究意义的审查是最重要的;我们将《华文文学》研究的意义定位于对文学的追寻,即追求文学的生命力和魅力。具体到本文,通过《华文文学》对美欧澳华文文学传播情况的考察,可以看清华文文学在大陆的传播情况。这是我们深入认识基础,我们想看看华文文学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不可以认清它。至于海外华人的生存境况,都可以通过传播学考察给予我们。我们相信,文学为人生终点之后提供了一份生命的延续。 我们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即所谓触摸历史。触摸历史就是要注重文学作品和批评作品本身,重建现场,钩沉思想;就是要注重个案研究,呈现历史进程和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历史研究有其自身的要求,归于一点即是寻觅往昔的真相;其也有两种看似矛盾的方法,即忠实于历史记载和想象并用想象连接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寻求那些可能割断的历史的全貌。我们文学研究也渴求真相,我们对于《华文文学》的传播学研究也倾向于忠实与想象结合的方法,即传播学考察美欧澳华文文学忠实于《华文文学》的记录;对于华文文学的本来状况和可能性我们进行适合的历史想象。这样,我们有自己的数据,使能清晰化的全都清晰化;同时可以获得关于华文文学它自己是什么的知识,只有这些华文文学自己的知识才能把华文文学已丧失了的实体性和充实性恢复起来。我们坚信,文学研究必须走进历史方能在深层上探索。 本文的另一方法是传播学。但是,我们提出的应该是文学传播,即传播的目的在于尽量维持媒体自身的生命并为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基于此,媒体包括《华文文学》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转移,即媒体不是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基本前提,而是以中国文学的生成和发展为基本前提。
【学位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10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华文文学》概述
    二、美欧澳华文文学的历史和现实
    三、本文的可行性和本文的框架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理论问题和本文的文献情况
第一章 《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概述《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华文文学》对美华小说和诗歌的传播
    第三节 《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群体的传播
    第四节 《华文文学》对美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不足
第二章 《华文文学》对欧华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概述《华文文学》对欧华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华文文学》对离散文学的传播
    第三节 《华文文学》对欧华女作家的传播
    第四节 《华文文学》对区域一体的华文文学的传播
    第五节 《华文文学》对欧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不足
第三章 《华文文学》对澳华文学的传播
    第一节 概述《华文文学》对澳华文学的传播
    第二节 《华文文学》对庄伟杰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传播
    第三节 《华文文学》对太平洋岛屿华文文学的传播
    第四节 《华文文学》对澳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不足
第四章 《华文文学》的未来和美欧澳华文文学的可能性
    第一节 《华文文学》和华文文学学科
    第二节 华文文学观念和争论
    第三节 华文文学的可能性和中国文学
说明和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表一 历届年会情况统计
附录表二 《华文文学》刊发文章和论文统计情况
附录三 《华文文学》大事年记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富仁;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读书;2004年05期

2 燕世超;罗洁;;《华文文学》杂志对马华文学的传播与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秦牧;祝贺《华文文学》杂志创刊——代发刊词[J];华文文学;1985年01期

4 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J];华文文学;1996年02期

5 陈贤茂;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J];华文文学;1997年02期

6 曹惠民;地缘诗学与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02年01期

7 饶芃子;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备经过及学科建设概况[J];华文文学;2002年03期

8 庄伟杰;边缘族群与“第三文化”空间——以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澳洲华文文学为参照[J];华文文学;2003年05期

9 王艳芳;新世纪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述评——以《华文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考察对象[J];华文文学;2005年03期

10 王泉;;澳华新移民小说与中华传统文化[J];华文文学;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3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思捷;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暨南大学;2003年

5 高小刚;北美华人写作中的故国想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涵平;诗学视野中的北美新华文文学的文化进程[D];暨南大学;2004年

8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柳;《华文文学》与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5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45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