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否定思想

发布时间:2020-10-23 01:49
   福尔斯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从此,福尔斯成为全职小说家。他出色的叙事天赋使得他的作品大都是畅销书。他还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平等的思想是他的小说中常见的主题。《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福尔斯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它细腻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异想天开的后现代技巧给读者创造了广大的想象空间。小说还被改变为同名电影,获得了当年最佳奥斯卡影片提名。《时代》在2005年将这部小说评为1923年以来最杰出的百部小说之一。 本文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和庄子的逍遥的思想的角度,剖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人物的否定思想与西方哲学的异同。否定思想是道家思想的实质,认为人们应该否定偏见和名利,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前言,简要分析了福尔斯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地位,对这部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价值。 第二章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角度对小说人物进行了分析。老子认为“道”是主宰世间万物的东西,而且“道”的运动方式是循环的,其具体体现之一就是“柔弱胜刚强”。因为处于弱势的一方会因为不断强大而战胜最初强大的一方。所以,老子倡导人们贵柔。在小说中萨拉在力量不及封建势力的情况下,否定了强胜于弱的偏见,采取了以退为进和贵柔的策略。她将自己置于社会的底层,使得自己不会再承受更多的道德负担。她还通过示弱的方式争得查尔斯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为进一步争取独立做准备。萨拉否定道德和责任,追求自由。这种做法在西方存在主义思想中也有体现。 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无为。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周而复始,而人们应该把握“度”,而不要固执,这就是无为。查尔斯的行为和思想表现出对陈旧僵化的社会价值观的否定和对人性回归的渴望。但是,查尔斯所幻想的乌托邦社会和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一样,是一种面对现实的逃避,甚至倒退。这是查尔斯不切实际的一面。 第三章从庄子逍遥的思想角度,对小说人物和作者进行了分析。庄子主张人们否定偏见和名利,保持内心的宁静,对世间万物观赏而无所求。因此,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在无己方面,查尔斯发现自然中的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了万物平等的道理,否定了对自我的执着。他对别人的同情心和帮助都是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的。但是,查尔斯对万物平等的看法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这是他不切实际的一面。 在无功方面,查尔斯否定了名利的价值,没有和伯父好好相处,失去了继承权。他还拒绝了弗里曼从商的要求,与欧内斯蒂娜分手,受到了弗里曼的惩罚。失去了绅士地位的查尔斯也十分愤怒,这些都是查尔斯迫不得已接受的现实,也是他被动的一面。萨拉否定了与查尔斯的婚姻和爱情,保持自己的精神自由。但是,这说明她对与查尔斯的婚姻并不自信。她担心自己不能被查尔斯的朋友接受,不能满足查尔斯的要求,不能维持神秘孤独的形象,独立的精神和现在幸福的生活状况。所以,萨拉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放弃查尔斯的,这是萨拉消极的一面。作者也否定名利的价值,拒绝为了畅销而写作,功成名就仍住在山村里。他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的戏拟表现了他对混乱的当代的世界的讽刺,也是对社会崇尚名利的价值观的否定。 在无名方面,萨拉和福尔斯否定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庄子认为语言源自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所以它们并不可靠。而且语言的理解受到语言本身的限制,所以人们不能执著于言说之中。萨拉在小说中被描写为圣人,暗指为耶稣。她用磁性的声音诠释圣经,用真诚的眼神感化民众。但是,萨拉否定了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被查尔斯彻底地误解。这是萨拉不切实际的地方。福尔斯否定逻辑语言而用诗意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诠释,与同庄子所讲的得意忘言是一致的。 第四部分结论。本文从反者“道”之动和逍遥的角度分析了作者和人物,得出的结论是:萨拉,查尔斯和福尔斯否定偏见和名利的思想有助于他们得到自由,但是这种否定思想也含有被动和不切实际的成分。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1.1 John Fowles’Life and hi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Motiv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In Tao the Only Motion is Returning
    2.1 Sarah’s Venerating Softness
    2.2 Charles’Inactivity
Chapter Three Absolute Freedom
    3.1 Caring for No Self
    3.2 Caring for No Merit
        3.2.1 Charles and Sarah’s Negation of Fame and Fortune
        3.2.2 Fowles’Negation of Reality
    3.3 Caring for No Nam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辉成;;化育万物谓之德——谈《庄子》的“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张旭;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袁文彬;;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张劲松;;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薛春霞;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美国化的犹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传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柏久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与中美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燕;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申圆;幸福的遥想—及幻天:罗素幸福哲学视域中的《赎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2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52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