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荒谬与选择:福尔斯《收藏家》的存在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0-10-29 23:50
   小说不是作者的自白,而是对置身于当时世界的人的生活的探索。身处二战后人们精神危机的社会现实同时又深受法国萨特存在主义思想影响的约翰·福尔斯,洞察社会现象,感悟世事百态,描绘人间善恶,创作出了成名作《收藏家》。它的问世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时的思想震撼,而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哲学启迪的典型之作。它开创了作者一生的艺术探索之路,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在小说出版后的二十年内,它的文学价值并没有得到认可,评论界将它简单地归类为犯罪小说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们才去重新审视这部小说的哲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虽然已经出现诸多研究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研究空缺。众所周知,这部小说的创作深深受到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对小说中主人公们的生存状况的探索却缺少一个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在国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起步更晚,更少或存在偏颇。尤其是对象征福尔斯生存哲学的G.P.这一人物角色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本文以存在主义视角对福尔斯《收藏家》中所传递的生命存在的悖论,生命存在的永恒主题,生命存在的价值导向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重现小说的深意。 首先,《收藏家》中男主人公克莱格体现着生命存在的悖论。克莱格处于一个活生生的荒诞世界、一个亲情断裂、友情丧失、爱情畸形的精神沙漠,面对现实存在的荒诞、无序和无情,他选择了逃避。他把自己囚禁在一个自己亲手创建的非理性空间,把暗恋已久的艺术学院高材生囚禁在自己的身边并视为爱和享受生活的方式,结果自以为得到了一切,而实际上则一无所有并摧毁了美,这不仅给他自己带来悲剧,同时也给米兰达带来悲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灵严重畸变的克莱格,一个不懂得欣赏美、却畅想着霸占美的克莱格,克莱格是荒诞社会里的典型的荒诞者。其次,福尔斯从米兰达身上探索了生命存在的困境。身为艺术学院的高材生,米兰达是美和自由的象征。她曾经有着美好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但突然而来的灾难使她的命运出现了转折,她被囚禁在一个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地下室里。为了生存,她首先选择接受命运的多舛。但是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之轻重,她又勇敢地反抗命运的不公平和荒谬。可悲的是,无论怎样努力,她始终都逃离不了生活的困境。我们可以认为米兰达的生存状况反映了人类命运的偶然性,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所谓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明社会的现状的残酷性。最后福尔斯借用米兰达的日记传达了他所认为的生命存在的真谛,即G.P.所代表的生命存在的自由。他所刻画的G.P.形象象征着他生命存在的艺术哲学,代表着他生命存在的价值导向。除了引言和结论,文章结合福尔斯存在主义思想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分别以人类生存的悖论、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类生存的艺术三个章节深入探讨和阐释福尔斯《收藏家》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关怀。 本文运用萨特存在主义视角重读福尔斯名作《收藏家》,研究主人公对生命存在的不同选择,思考人类生存困境、探索人类生存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存在主义盛行于一个人类面对严重精神危机的时代.战争留下的创伤和工业化所导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存在主义为人们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它既不是悲观主义,也不是无为主义,而是一个关于行动的哲学思潮。萨特认为尽管人生短暂、现实荒谬,人依然可以通过理智的选择来获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福尔斯的《收藏家》所隐含的思想正是这种存在主义式的人文关怀。他借用一个关于绑架的故事来告诫人们不负责和非理性的选择的危险性。他刻画了一个生命存在的成功典型来点燃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因此,对《收藏家》中主人公生命存在的研究,一方面传递了存在主义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挖掘了小说深刻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1 Origins of Fowles'Existential Thought
    1.1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Fowles'Existential Thought
    1.2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Fowles'Existential Thought
Chapter 2 The Paradox of Human Existence
    2.1 Clegg's Escape Paradox
    2.2 Clegg's Possession Paradox
    2.3 Clegg's Paradoxical Existence
Chapter 3 The Dilemma of Human Existence
    3.1 Miranda's Acceptance
    3.2 Miranda's Rebellion
    3.3 Miranda's Dilemma of Existence
Chapter 4 The Eternal Exploration of the Art of Human Existence
    4.1 G.P. —the Freedom of Human Existence
    4.2 Absurdity and Choice: the Theme of Human Existenc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于建华;;论《收藏家》的对话性艺术特征[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2 潘家云;;“太多的理性是赤裸裸的疯狂”——《收藏家》中克莱格的伪理性剖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3 张峰;一曲女性物化的悲歌——评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收藏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潘家云;;温柔的暴虐——对《收藏家》中克莱格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峰;约翰·福尔斯小说《收藏家》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丁云凤;《收藏家》的互文性解读[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1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61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