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浪子回头主题与东正教人道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0-11-01 04:25
   浪子是欧美成长小说和考验小说中的常见形象,浪子回头主题往往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和基督教的感召力量。学术史上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的研究,往往主要关注娜塔莎这一位浪子形象,而小说中实际上存在诸多程度不同的浪子,有的已经回归,成为所谓的"逆来顺受的人",有的不甘心回归,仍挣扎于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多位浪子的命运的安排,不但引发了读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底层群体的人道主义同情,也受到了民主派对小说宣扬隐忍顺从、逆来顺受的激烈批评。作家的东正教人道主义思想在竭力求得一种平衡,即:在彰显作为浪子的社会底层人物的个性意识觉醒的同时,又不希望他们叛离俄国传统的东正教根基。因此,小说既具有浪子回头的广泛意义,又打上了作家赋予这一主题的独特的东正教人道主义意识的烙印。就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而言,浪子形象和浪子回头主题对凸显《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在作家创作之路上承前启后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目录】:
2. 小说中的浪子形象
3. 浪子回头主题的宗教内涵
4. 小说中的东正教人道主义观
5. 结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海松;;《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的浪子回头主题与东正教人道主义思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04期

2 陈希我;;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他[J];上海文学;2019年09期

3 俞航;;新世纪英美斯拉夫学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成果述评[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8年02期

4 刘宇彤;;浅谈20世纪初法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接受[J];文教资料;2016年29期

5 刘娜;;“21世纪仍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纪”——2016年陀学新动向概评[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年01期

6 罗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自由问题:“人神”还是“神人”?[J];俄罗斯文艺;2017年02期

7 顾宏哲;;批评之镜: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经典在俄国的生成[J];俄罗斯文艺;2017年02期

8 沃尔夫·施密德;张变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智事件[J];俄罗斯文艺;2017年02期

9 康斯坦丁·巴尔什特;许金秋;;论Ф.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根基主义思想[J];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10 米·巴赫金;夏仲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界对它的阐述[J];世界文学;198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2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津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璇;接受美学视阈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3 周旭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信仰想象的批判[D];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

4 刘文娇;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新人”[D];云南大学;2017年

5 吴起芳;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梅尼普体特征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6 耿自梅;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中的死亡意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刘祥荣;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恶魔性”人物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亚男(Lee Ya'nan);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疾病研究[D];上海大学;2017年

9 张永刚;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癫狂人物”的文化阐释[D];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杨江平;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中的基督式人物[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865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65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5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