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华兹华斯与雪莱的两首诗歌的功能文体解析—《我独自云游》与《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

发布时间:2020-11-01 02:54
   文体学作为一门介于语言学和文学批判的中间学科,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成为众多文本分析运用时的理论依据。作为文化遗产的诗歌,是众多文本中的一种,其传统分析方法为文学批判。但是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文体学作为一种更客观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功能文体学则作为文体学的一个分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运用语言功能去研究语言的文体。 本文从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浪漫主义诗歌中选择两首为例,并运用功能文体学加以分析,一首是华兹华斯的《我独自云游》,另一首则是雪莱的《颂一朵凋零的紫罗兰》,其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客观的标准来欣赏这两首诗。本文先陈述了文体的概念,文体学的定义和发展以及功能文体学的发展,以便读者对本文所要运用的理论有所了解。接着,论文陈述了本文所运用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具体分析埋下伏笔。理论基础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三个元功能的陈述,包括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解析;第二部分为语域理论的介绍;第三部分为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元功能的阐述,包括对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的陈述。最后本文基于理论基础,对华兹华斯和雪莱的两首诗歌分别就语域理论和词汇语法层面的三个元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全面的定性分析。 通过定性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运用语域理论分析,读者可以知道这两首诗的内容,主要人物和表达形式;(二)概念功能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来实现,及物性系统又以选择六种不同过程来实现,而本文中的两首诗歌正是通过选择三种过程来体现它们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三)语气和情态系统可以实现人际功能。本文分析的两首诗歌运用的语气和情态系统相对简单,主语主要集中在叙述者和花(水仙花和紫罗兰)上,并且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运用也体现了诗歌的陈述性和描述性的特点。两首诗中各只出现了一处情态表达;(四)信息结构和衔接可以实现语篇功能。诗人通过使用信息结构来突出不同的信息,但读者可以发现这两首诗主要使用了无标记主位,说明诗中都没有特别需要强调的信息,而三种层面的衔接手段的使用则说明两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段来实现整首诗的衔接。 以上结论可以充分证明功能文体学是一种可实行和可操作的理论。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方法的新视角来分析文本。换句话说,它提供了一种基于语言学元素的客观标准来帮助读者重读华兹华斯和雪莱的诗歌。本文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体现功能文体学的价值,帮助英语学习者从新的角度欣赏诗歌,也可以为英语诗歌的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1.2 Objective and Approach
    1.3 Organization
Chapter Two Stylistics and Functional Stylistics
    2.1 Notion of Style
    2.2 Development of Stylistics
    2.3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Stylistic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Three Metafunctions on the Semantic Level
    3.2 Register Theory
    3.3 Three Metafunctions on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3.3.1 Transitivity
        3.3.2 Mood and Modality
        3.3.3 Thematic Structure and Cohesion
            3.3.3.1 Thematic Structure
            3.3.3.2 Cohesion System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Wordsworth’s Po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S
    4.1 Life Experiences and Poetic Works
    4.2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4.2.1 Context of Situation
        4.2.2 Metafunctional Analyses on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4.2.2.1 Transitivity
            4.2.2.2 Mood and Modality
            4.2.2.3 Theme and Rheme
            4.2.2.4 Cohesive Devices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An Analysis of Shelley’s Po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S
    5.1 Life Experiences and Works
    5.2 On a Faded Violet
        5.2.1 Context of Situation
        5.2.2 Metafunctional Analyses on the Lexicogrammatical Level
            5.2.2.1 Transitivity
            5.2.2.2 Mood and Modality
            5.2.2.3 Theme and Rheme
            5.2.2.4 Cohesive Devices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禄;语篇内部衔接的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罗益民;英语诗歌文体的语用策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胡壮麟;韩礼德语言学的六个核心思想[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年01期

4 黄国文!510275;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5 申丹;西方现代文体学百年发展历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1期

6 申丹;功能文体学再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7 张德禄;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8 朱永生;功能语言学对文体分析的贡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5期

9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2期

10 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小云;对《傲慢与偏见》第十九章之功能文体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赵春梅;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有机自然观思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陈晶辉;功能文体学下的语篇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朱燕秋;边缘情境对雪莱及其作品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5 王沁;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文思想[D];贵州大学;2007年

6 耿菁璐;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军涛;雪莱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王娜;《墙上的斑点》的功能文体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张立伟;论华兹华斯有关普通人的诗歌中的重复现象[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文春梅;从功能文体学视角重读丁尼生的三首诗歌[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4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64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