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
【文章目录】:
一、史诗比较研究现状
二、研究问题评析
三、命题研究价值思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建伟;;《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人物言语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王恒来;倪新兵;;文化背景语域下史诗人物的思维模式及命运解析——以《格萨尔》与《罗摩衍那》为例[J];中国藏学;2011年02期
3 王恒来;;《格萨尔》与印度两大史诗的言语模式比较[J];西藏研究;2010年04期
4 古今;《格萨尔》与《罗摩衍那》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6年02期
5 柳存仁;藏文本罗摩衍那本事私笺[J];中国文化;1996年01期
6 罗明成;“争夺英雄妻子”母题的社会文化研究——以几部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1995年02期
7 李郊;从《格萨尔王传》与《罗摩衍那》的比较看东方史诗的发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8 古今;《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的对比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9 索代;;《罗摩衍那》与《格萨尔王传》[J];南亚研究;1991年03期
10 季羡林;;《罗摩衍那》在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汝良;;《摩诃婆罗多》在中国[J];东方论坛;2015年04期
2 罗文敏;;组材:集与散——《伊利亚特》与《格萨尔》的情节结构[J];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3 職莉莉;;12—14世紀中意文學作品的相互影響及原因[J];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00期
4 朱飞镝;谢建辉;;从夺妻母题看“英雄时代”的女性形象[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5 多布旦;;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藏文文献价值与研究综述[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和建伟;;《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人物言语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王军涛;;试论《格萨尔》史诗婚俗事象的特殊形式——“抢婚”[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王军涛;;抢婚:《格萨尔》史诗婚俗事象的特殊形式[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9 罗文敏;;从《荷马史诗》看《格萨尔王传》[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0 罗文敏;;纵聚向与横组合:《格萨尔王传》与《荷马史诗》整体结构之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恒来;;《格萨尔》与印度两大史诗的言语模式比较[J];西藏研究;2010年04期
2 岗.坚赞才让;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高登智;尚仲豪;;《兰嘎西贺》与《罗摩衍那》之异同[J];思想战线;198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多布旦;仁欠卓玛;;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4期
2 古今;《格萨尔》与《罗摩衍那》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6年02期
3 古今;;《格萨尔》与《罗摩衍那》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王艳;;跨族群文化共存——《格萨尔》史诗的多民族传播和比较[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年04期
5 许荣生;从《伊里亚特》和《格萨尔》的比较研究试论史诗的基本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6 苏永旭;《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J];南亚研究;2002年01期
7 陶铖;;试论荷马史诗与《格萨尔》的魔幻美[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孙俊红;周博;梅世闻;;向苍天向大地呼喊——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女主人公形象对比赏析[J];名作欣赏;2018年35期
9 程谷雨;;《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宇宙时空观比较[J];山花;2014年14期
10 和建伟;;《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比较研究的两个维度[J];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海;荷马史诗与《格萨尔》原始思维之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田克萍;论《摩诃婆罗多》的“灵肉双美”意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3 覃静连;《罗摩衍那》与《兰戛西贺》人物形象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4 扎果;象雄曲旺扎巴所著《罗摩衍那》的艺术特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南拉才让;《罗摩衍那史诗》与《罗摩衍那传》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青青;智慧的力量[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杨荣;文学人类学视阈下的《罗摩衍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志旭;比较视野下的印度与希腊史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6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6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