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海浪》中叙事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9:39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一个伟大的英国散文家,短篇小说家、出版商。她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英国文学界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小说家。她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叙事模式以表现现代人的心理世界。她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模式,充满了特殊的创新意识。在其所有的小说中,《海浪》不仅被公认为最具创新性的作品,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尽管文学批评家已从不同角度对《海浪》进行了研究,但对该小说叙事特点的研究并不深入透彻。本论文试图从《海浪》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聚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小说的外在和内在叙事结构。尽管小说含糊零散,伍尔夫通过两种结构的有机结合完美的展示了小说的深层主题。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小说的两种叙事时间框架。伍尔夫主要采用时间先后顺序构造外部时间框架,同时她还采用自己独创的“重要瞬间”来构成内在心理时间框架。通过两种时间的结合,伍尔夫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大的幻想空间。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小说的叙事聚焦,小说中伍尔夫故意采用了包括外聚焦和内聚焦在内的两种聚焦创造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海浪》叙事特点的详尽分析,结论认为小说中不同的叙事技巧有助于深化主题,扩大想象范围,也有助于读者了解现代叙事特点。通过这些独特的叙事策略,伍尔夫也展现了她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观点。通过特殊的情节和精彩的叙述,伍尔夫拓展了叙述空间和现代主义小说的影响力。所以《海浪》可以看作是英国文学史上经典之作。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561.074
【文章目录】:
Abstract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wo-layer Narrative Structures
    A. External Structure
    B. Internal Structure
Chapter Two Double Narrative Time frames
    A. Chronological Time Order
    B. Psychological Time Frame
Chapter Three Two Narrative Focalizations
    A. External Focalization
    B. Internal Focalization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晓英;;论电影《如果·爱》的民族化叙事——兼及与《红楼梦》叙事特点的比较[J];写作;2006年23期

2 袁金戈;;游戏与轮回,可重构的叙事和历史——谈电影《暴雨将至》的叙事特点[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3 何明霞;;从费伦的“三维度”人物观看电视剧《金婚》的叙事特点[J];电影文学;2008年21期

4 禹雅慧;李颖;马静;;试析戏曲电视剧的叙事特点[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陈琰;;中美电视剧叙事特点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0年20期

6 周霞;;港剧的叙事特点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0年20期

7 童玲;;浅谈电影《子熊故事》的叙事特点[J];大众文艺;2011年08期

8 杜莹杰;李薛;;穿越电视剧的叙事特点[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王刚;;电影《飓风营救》的叙事特点[J];电影文学;2014年05期

10 赵婧;;从与同名日剧的对比中看小说《白夜行》的叙事特点[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晓晨;美国华裔作家庄华《跨界》的现代主义叙事特点[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宁雨;《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栏目》的叙事特点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子源;《海浪》中叙事特点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雅文;广告式微电影的叙事特点和营销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王红梅;论《战马》中的动物叙事特点及其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马智超;论泰国恐怖电影的特征[D];河北大学;2014年

7 赵越;论《提堂》前卫的叙事特点[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6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6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