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乌托邦——《原样》杂志的中国想象
【文章目录】:
一、《原样》杂志中国时期的开启
二、《原样》“中国专刊”中的古代中国
三、《原样》中国专刊中的当代中国
(一) 鲁迅为代表的左翼革命文学
(二) 社会领域的变革
(三) 毛泽东哲学和革命思想
四、经由中国回到法国
五、《原样》中国行后的思想转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闪闪;;文学乌托邦——《原样》杂志的中国想象[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年02期
2 刘宇宁;;从黑格尔到中国诗歌——评索莱尔斯的新作《动》[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6年06期
3 刘宇宁;;借东方以反诘西方——索莱尔斯与中国文化[J];外国文学;2015年01期
4 刘宇宁;;解读罗兰·巴尔特的《作家索莱尔斯》[J];法语学习;2015年03期
5 未鱼;;索莱尔斯的小说新作《单套间》出版[J];世界文学;1997年04期
6 唐诗人;;深阅读[J];广州文艺;2017年10期
7 杨国政;;顽主索莱尔斯[J];书城;2018年03期
8 菲利普·索莱尔斯;张容;;公园[J];世界文学;2016年06期
9 刘宇宁;;文本的革命——索莱尔斯早期作品里的中国元素[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2期
10 吴沙沙;;于连·索莱尔与高加林比较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史丽萍;朝鲜古代乌托邦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张广勋;理想城市的建构与解构[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于云玲;难以维持的平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君;卡尔维诺的生态乌托邦想象[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韩争艳;冯氏新富人与乌托邦[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怡;从天堂到地狱:反面乌托邦小说对乌托邦的解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王锦;孔枝泳小说中的乌托邦想象[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张素娟;乌托邦梦幻的破灭与希冀[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小菲;论乌托邦文学的三个维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尹燕飞;厄休拉·勒奎恩《一无所有》中的乌托邦辩证法[D];山西大学;2016年
8 李美熙;新世界、黄金乡与绿墙[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赵阿娟;在虚构的世界里寻找幸福:论简·奥斯丁《劝导》中的浪漫主义和乌托邦情结[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龙沁;论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女权主义乌托邦三部曲中的母职主题[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78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78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