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磨砺》的马斯洛式解读

发布时间:2020-11-12 16:34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文坛的著名女作家,自六十年代至今已创作了十七部长篇小说,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其早期小说主要以青年知识女性为关注对象,描写她们在追求爱情、婚姻、事业时的矛盾和困境,探寻知识女性理想的生活道路。《磨砺》(The Millstone)是德拉布尔的第三部小说,发表于1965年,曾获约翰·雷斯奖,并于1969年在美国被改编成了电影《一点爱》(A Touch of Love)。它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罗莎蒙德·司黛西的女学者在选择做单身母亲这条道路之后,经过母爱的洗礼从自我封闭、不谙世事走向成熟和自我实现的故事。本文尝试采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对《磨砺》进行解读,探索罗莎蒙德·司黛西的心路历程,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提出的单身母亲这一出路进行评析。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讨论罗莎蒙德·司黛西的母亲身份满足了她对爱以及自尊的追求。正是通过母爱,通过为人母的责任和义务,罗莎蒙德·司黛西成功了满足了自己对爱和自尊的需求,同时也朝着自我实现迈进。第二章分析了罗莎蒙德在独自经历怀孕、分娩育儿的艰苦过程中,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成功地取得了事业的成功和母爱的体验,巧妙的调和了家庭和事业的矛盾。第三章探讨环境和人格缺陷对主人公实现自我价值路的不良影响。由于当时不公正的社会文化环境阻碍女性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主人公的归属感在她一步步走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逐渐被剥夺了。同时,她的自我实现是以禁欲和对疏离异性为代价的。为了捍卫自己人格的独立和生命的尊严,为了坚守女性的自我价值,罗莎蒙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再次陷入了自我封闭的怪圈,阻碍了她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选择单身母亲作为知识女性理想的出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它也是主人公为环境所迫的无奈之举。这种以封闭和禁欲为代价的生活方式最终是与个体和社会的健康背道而驰的。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561
【文章目录】: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Gratifications of Deficiency-needs
    A. Gratification of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
    B. Satisfaction of Esteem Need
Chapter Two Satisfaction of Self-actualization Need
    A. Seeking for Self-actualization in Motherhood and Career
    B. Rosamund, a Self-actualizing Person
Chapter Three Hindrance in Rosamund Stacey’s Development
    A. The Unfavorable Environment
    B. Personal Limitations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俊梅;保罗·斯各特的《拉吉四部曲》中的帝国空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敬南菲;出路,还是幻象:从《应许之地》、《店员》、《美国牧歌》看犹太人的美国梦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武娜;库切小说中的他性表征与伦理重构[D];河南大学;2010年

8 秦俊红;对中篇小说《饥饿》中女性主义特征的及物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凌建娥;论苏珊·格拉斯佩尔戏剧的艺术愿景[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润;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三部小说《磨盘》、《瀑布》和《针眼》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解读[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丁晓贤;“幸运的堕落” “悲剧性的崛起”[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傅兴丽;黑人女性的觉醒之旅[D];吉林大学;2011年

4 牛晓晓;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笔下的“新女性”[D];河南大学;2010年

5 费娟;对《伯格的女儿》中主人公罗莎·伯格的身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高佳;自我发现历程—《藻海无边》与《野草在歌唱》中的身份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孙秀娜;《风暴眼》女主人公的心理分析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彬彬;《磨砺》的马斯洛式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春花;解构女性主义解读《磨砺》[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廖扬梅;打破女性幽闭恐惧症的魔咒[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80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80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