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

发布时间:2017-04-06 19:07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傲慢与偏见》作为19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自1813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众多理论纷纷被用来研究这一作品,其中以翻译理论、语言学理论、女性主义或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文体学理论居多,但真正利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解读这一作品的人并不多。因此,本文将从文学伦理学角度研究小说中所体现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伦理现象。2004年6月,聂珍钊教授首次系统地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概念并建构了其理论框架,将伦理学引入文学,打破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长期“失语”的状态,对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写本论文之前,有三个准备阶段:首先,仔细研读《傲慢与偏见》这一著作,找出并总结其体现的伦理道德因素;其次,认真阅读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著作及文献;最后,试图用这一理论解读小说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本文的独创性在于尝试性地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他人这三个方面解读《傲慢与偏见》中所反映的英国社会伦理道德现象以及作者奥斯汀对这一伦理道德环境的思考及其伦理诉求。本文将用伦理的观点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及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对事件、人物和问题给以伦理解释,并从历史的角度做出道德评价,试图为研究《傲慢与偏见》这一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对该作品进行不同的阐释进而获得不同的认识,并尝试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文本的释读这一运用进行拓展与推广,以期对外国文学研究中当代人文精神构建有所借鉴。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文学伦理学批评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他人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8
  • 摘要8-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2
  • 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12
  •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0
  • 2.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Pride and Prejudice abroad14-15
  • 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Pride and Prejudice at home15-18
  • 2.3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18-20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0-25
  • 3.1 Generalization of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20-22
  • 3.2 Contrast between ethics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22-23
  • 3.3 Contrast between moral criticism and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23-24
  • 3.4 Summary24-25
  • Chapter Four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25-43
  • 4.1 Harmonious nature25-28
  • 4.1.1 Identification with nature25-27
  • 4.1.2 Guardian of mind and body27-28
  • 4.2 Harmonious society28-35
  • 4.2.1 Male chauvinist hierarchy30-32
  • 4.2.2 Liberal and equal feminism32-34
  • 4.2.3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genders34-35
  • 4.3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35-43
  • 4.3.1 Harmonious family36-41
  • 4.3.2 Harmonious neighborhood41-43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43-45
  • 5.1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43-44
  • 5.2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44
  • 5.3 Expectations of future research44-45
  • Works Cited45-51
  • Appendix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静;;《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探析[J];芒种;2014年08期

2 何奕;;由《傲慢与偏见》引发的战争[J];意林文汇;2010年04期

3 林志萍;《傲慢与偏见》的艺术魅力[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姚丽华;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性特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胡舒莉;《傲慢与偏见》:全反讽的艺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郭广田;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莉莎白的性格[J];天中学刊;2002年04期

7 童慧萍,李新星;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性叙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黄静;《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管先恒;《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彭开明,李清娇,胡启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傲慢与偏见》原译与复译本学习体会[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阿芹;;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侯德云;两个女人的《傲慢与偏见》[N];文学报;2012年

2 宗合;英读者最爱《傲慢与偏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杨恒;向《傲慢与偏见》致敬[N];文艺报;2014年

4 崔冰清;被亵渎的《傲慢与偏见》[N];光明日报;2002年

5 叶新;吴宓和《傲慢与偏见》的教学传播[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张辰卉 尹磊;追求完美 孜孜不倦[N];解放军报;2009年

7 山东大学(威海) 胡志明;一部富于传奇性的经典[N];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Bec Smith,,翻译:如今;数部影片兵分路各有斩获国际市场竞争激烈[N];中国电影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峥峥;《傲慢与偏见》书信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2 陶婧;《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话语的态度资源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庆庆;阐释学视角下《傲慢与偏见》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4 王晓敏;合作原则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性格解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魏焕丽;《傲慢与偏见》三译本对话语用对比分析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小惠;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张梅子;《傲慢与偏见》中倒装结构的语篇功能[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8 关巍;从叙事学观点看《傲慢与偏见》中人物与情节的关系[D];山西大学;2007年

9 李玲爱;《傲慢与偏见》文本和电影版本的审美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谢志娟;顺应论视角下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傲慢与偏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9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