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探讨 ——《黑书》和《雪》浅析

发布时间:2021-08-25 18:13
  英国伯明翰学派著名学者乔治·拉伦(Jorge Larrain)说过,“无论侵略、殖民还是其他派生的交往形式,只要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存在着冲突和不对称,文化身份的问题就会出现”。今天,文化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正面临着文化身份危机。2006年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由此享誉国际文坛。西方文化的大肆入侵对土耳其的民族传统冲击很大,对此帕慕克甚感忧虑,他的所有作品都致力于思考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土耳其民族的文化身份问题。本文拟从后殖民理论中的文化身份这一视角,运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旨在通过对帕慕克的两部作品《黑书》、《雪》中的人物和意象的分析来探究作者的身份问题。论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本篇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然后对文化身份这一概念以及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身份理论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帕慕克作品中体现出的文化身份。可以说,帕慕克小说中人物的存在状况是整个土耳其群体生存的缩影。本章节第一部分将小说《黑书》和《雪》中人物体现出的文化身份概括为三类进行探讨:对西方文化身份的向往、固守土耳其的文化身份以及徘徊于两者之间的文化身份;第二部分...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文化身份认同研究的兴起
    1.4 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身份认同
2 帕慕克作品中的文化身份
    2.1 帕慕克作品中对文化身份的关注
    2.2 《黑书》和《雪》中人物形象体现的文化身份问题
        2.2.1 对西方文化身份的向往
        2.2.2 固守土耳其的文化身份
        2.2.3 徘徊于两种文化身份之间
    2.3 《黑书》和《雪》中意象设置体现的文化身份问题
    2.4 构建混杂的文化身份
3 帕慕克文化身份问题产生的根源
    3.1 土耳其的尴尬处境
        3.1.1 土耳其的民族历史
        3.1.2 土耳其的现代处境
    3.2 作家本人的经历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你为谁写作[J]. 奥尔罕·帕慕克,魏丽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2]帕慕克的意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帕慕克的中国之行[J]. 魏丽明,魏李萍.  国外文学. 2008(03)
[3]从帕慕克到伊斯坦布尔和他的文学世界——在帕慕克先生作品讨论会上的发言[J]. 阎连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4]土耳其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轨迹[J]. 刘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5]父亲的书箱——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J]. 奥尔罕·帕慕克,刘钊.  译林. 2007(02)
[6]奥尔罕·帕慕克:追求文学创作、文化发展的混杂性[J]. 杨中举.  当代外国文学. 2007(01)
[7]营构文化冲突与杂糅的艺术新象征——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其人其作[J]. 杨中举.  译林. 2007(01)
[8]身份认同导论[J]. 陶家俊.  外国文学. 2004(02)
[9]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理论批评[J]. 王宁.  文艺研究. 2003(05)
[10]后殖民理论的哲学反思[J]. 陈忠,孟红梅.  东南学术. 2003(01)

硕士论文
[1]身份界定与文化融合[D]. 朱美娟.苏州大学 2009
[2]荒野中的踽行者[D]. 高艳.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2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62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