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的后现代性读解
发布时间:2021-08-25 21:01
丹·布朗的新著《本源》,再次以侦探小说的形式,展开了宗教与科学之间的论战。故事的展开,融符号学、艺术史、建筑学、神学、人类学、同性恋、人工智能等元素为一体,探讨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本源"问题。在延续前续作品主题设定、人物设置和叙事技巧的同时,布朗将后现代性中的主体消解、身体征用、颠覆性等重要问题,巧妙合理地运用到故事的铺陈中,彰显出当代作家创作上的后现代主义自觉。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赫勒的现代性理论评析[J]. 范为. 文教资料. 2016(08)
[2]丹·布朗小说中的母亲缺失与女性崇拜[J]. 蒲度戎,耿秀萍. 当代文坛. 2008(05)
[3]“圣杯”的象征系统及其“解码”——《达·芬奇密码》的符号考释[J]. 杨慧林. 文艺研究. 2005(12)
本文编号:3362846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9,(01)CSSCI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赫勒的现代性理论评析[J]. 范为. 文教资料. 2016(08)
[2]丹·布朗小说中的母亲缺失与女性崇拜[J]. 蒲度戎,耿秀萍. 当代文坛. 2008(05)
[3]“圣杯”的象征系统及其“解码”——《达·芬奇密码》的符号考释[J]. 杨慧林. 文艺研究. 2005(12)
本文编号:336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36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