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在当时的英国有很大影响,至今在文学界仍然备受关注。它是以日记体形式写成的小说,也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英国小说的开始,因此,丹尼尔·笛福被誉为“英国现代小说之父”。自从《鲁滨逊漂流记》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东西方学者的密切关注,并且对文本做了不同层面的剖析与解读,各抒己见、褒贬不一,其中最著名的学者就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赛义德,他在其第一部专著《东方学》里,阐述了话语权力,他指出话语权力就是欧洲文化霸权主义的产物。“文化霸权”就是文化渗透的一种非暴力手段,来影响读者或者他者,进而让读者或者他者在自己的思想及理念里对提出者的思想加以认同,就是让他者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接受和认同自己的理论,进而达到同化这一目的。他也提出了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西方用以控制、统治、重建东方的一种方式。18世纪随着西方经济的不断上升,海外殖民扩张也在日益加剧,在西方人的眼中,东方总是落后、贫瘠、愚昧、荒蛮、奴役等的代名词,西方能够对其加以统治,使之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汤林森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文化帝国主义,霍米巴巴的文化霸权、文化渗透,都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本论文以后殖民主义的视角,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身份认同,自我和他者,知识与权力,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渗透,文化霸权等关键术语,对《鲁滨逊漂流记》这一文本做出自己的剖析与解读。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扼要介绍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及其主要的作品,同时概括了国内外对丹尼尔·笛福作品所做的研究。第一章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特征及其内涵。第二章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特征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体现。第三章介绍了鲁滨逊的文化渗透和星期五的转变。第四章介绍了鲁滨逊荒岛帝国的构建及其殖民统治。第五章介绍了鲁滨逊的殖民主义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和作者笛福的殖民主义思想。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对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历险过程中自我身份的认知,他者身份的认知,对他者和他者文化的态度,对他者的文化渗透和文化转变,荒岛帝国的形成,荒岛财富的积累,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东西方人的对比,以及对作者本人的殖民主义思想进行解读。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了解西方的殖民本质。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更要警醒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文化侵蚀,增强主体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彻底杜绝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对国人思想具有毒害性质的西方文化思想的流入,汲取西方好的精神食粮,发扬和保持自己民族中特有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殖民统治 文化渗透 文化霸权 《鲁滨逊漂流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Introduction11-21
- 0.1 Daniel Defoe and His Works11-15
- 0.2 Literature Review15-19
- 0.3 Thesis Statement19-21
- Chapter One An Overview of Post-Colonialism21-30
- 1.1 The Origin of Post-Colonialism21-28
- 1.1.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ost-Colonialism21-23
- 1.1.2 The Definition of Post-Colonialism23-25
- 1.1.3 The Representatives of Post-Colonialism: Edward Said, Homi Bhabha, and Tomlinson25-28
- 1.2.The Features and Connotation of Post-Colonialism28-30
- 1.2.1. The Main Features of Post-Colonialism28-29
- 1.2.2 The Connotation of Post-Colonialism29-30
- Chapter Two Post-Colonialism Features Embodiment in Robinson Crusoe30-43
- 2.1 The Embodiment of Robinson Crusoe as an European Ruler30-34
- 2.1.1 The Embodiment of the Self-- Identity30-32
- 2.1.2 The Embodiment of the Self-- Identity on a Desert Island32-34
- 2.2 Others to the Identity of Robinson Crusoe34-43
- 2.2.1 Contrasting to Him by Native African People34-38
- 2.2.2 Contrasting to Him by the Cannibal38-40
- 2.2.3 Contrasting to Him by Friday40-43
- Chapter Three Robinson’s Culture Penetration and Friday’s CultureTransformation43-51
- 3.1 Robinson of European Culture as the Center of Cultural Penetration andCultural Hegemony43-47
- 3.1.1 Original Cultural Contempt to Friday43-45
- 3.1.2 The Original Cultural Penetration to Friday45-47
- 3.2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iginal Cultural and Religion on Friday47-51
- 3.2.1 The Original Cultural Transformation47-48
- 3.2.2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iginal Religion48-51
- Chapter Four The Building of A Desert Island by Robinson and Its Colonial Rule51-58
- 4.1 A Desert Island to the Prototype of the Empire51-53
- 4.1.1 The First Accumulation of the Material Wealth on the Island51-52
- 4.1.2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Material Wealth on the Desert Island52-53
- 4.2 The Violence Use of the Colonial Rule in the Desert Island53-58
- 4.2.1 The Rule to the Persons on the Island53-56
- 4.2.2 The Rule to the Animals and the Plants56-58
- Chapter Five Robinson Colonial Ideology Embodiment in the Works and Defoe’ sColonial Culture Thoughts58-68
- 5.1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Beautification to the West and the Uglification tothe East58-63
- 5.1.1 Beautification of the Westerners58-59
- 5.1.2 Uglification of the Oriental59-63
- 5.2 Defoe’s Colonial Culture Thoughts63-68
- 5.2.1 Defoe Europeans Superior Thought63-64
- 5.2.2 Oversea Colonial Expansion in the Heart of Capitalism64-68
- Conclusion68-70
- Bibliography70-74
- Notes74-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76-78
- Acknowledgements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小斌;后殖民主义批评初探[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大铸,周之南;试析后殖民主义身份、空间和时间[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肖绵;;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张旭鹏;;后殖民主义与历史研究[J];世界历史;2006年04期
5 钟佩君;;和谐与冲突:后殖民主义与中国文化[J];世纪桥;2007年08期
6 孙银娣;;后殖民主义下的“世界小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李园;郭雷;;话语权的回归——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后殖民主义[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01期
8 杨司桂;樊波;冉隆森;何三建;;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实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王旭峰;;后殖民主义[J];文学与文化;2011年01期
10 万惠蓉;;身份寻求之旅——后殖民主义文化语境下的《六月庆典》[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宁;;论后殖民主义批评语境下理论对翻译抉择的启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西蒙·杜林;陈太胜;;后殖民主义和全球化:一种辩证的关系?[A];东方丛刊(1999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七辑)[C];1999年
3 张洁;;民族身份的建构——以后殖民主义解读《郊区佛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兵;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科学[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赵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焦莉君;“印度现当代文学与后殖民主义”课题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本报实习生 杨振;用自己的方式看待西方价值[N];文汇报;2007年
5 【美】阿里夫·德里克 于海青 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后殖民主义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7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