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纪德与曼德施塔姆文学创作中道德自我完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8:04

  本文关键词:纪德与曼德施塔姆文学创作中道德自我完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古以来,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总处在不同步的状态,互相促进并影响着,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文学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发展的软力量,甚至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作家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作家的精神探索对文学甚至社会的意义重大。文学创作与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些因素总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冲突,比如作家的作品与政治、文学与社会之间等都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作家的思想超前于社会发展,或者落后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是个长久的话题。作家们也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让自己处在不同的境地。回顾过去,人们才发现作家在当时精神追求和道德探索的难能可贵之处。文学史上有这样两个人,他们都在人们的疑惑不解中存在着,备受争议,却都是文学上难得的骄子,都博学多才,善于用文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同时又在难以立足的环境中保全自己的道德追求,进行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为自己的思想发展堆石砌路,找寻自己的道德出路。这种境界难能可贵,但也很艰辛。纪德,一个在生时便获得诺贝尔至高的文学奖项,但同时又引来无数的谴责和不理解的法国作家,全部作品被梵蒂冈列为禁书也足以看出他作品的破坏性之大,然而这些却从来没有阻止过他放弃过自己的道德追求。纪德用尽毕生的精力在道德精神的矛盾逆境中艰苦前进,为自己真正想要的自由在做精神追求。曼德施塔姆,一个生于1891年,英年早逝于二战前的俄国诗人,他可能仅仅是众多被“平反”的诗人之一,曼德施塔姆在已故后半个多世纪,作品才陆续被世人所知,也是读者们的荣幸吧!纪德和曼德施塔姆在人格发展上是可以引起某种共鸣的,笔者认为。两位作家共同地最初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的创作启蒙,以及家庭中的宗教影响,到后来自身的发展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并开始反叛那个作品上旧的自己,并由此产生了对自己所处政治制度的疑问和反抗。这些因素让他们在不同的体制内走在了同一条道路上。本文将纪德和曼德施塔姆从他们对自己接受的教育和原有的价值观念进行否定出发,追随自己的内心,完善个人道德,进行精神探索。从他们进行道德自我完善的表现,包括个人道德中的最高原则——真诚,以及他们对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道德的看法进行对比研究,。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两位作家的道德自我完善的探索过程,精神探索体现在文学创作上的变化,从象征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变动,还有他们对于宗教道德的认识,这些都是作家道德完善的重要方面。第三部分,通过以上对比研究,指出纪德与曼德施塔姆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相似的缘由是什么,包括客观方面的家庭背景分析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当然这更离不开他们在道德探索道路上的自觉自省。
【关键词】:纪德 曼德施塔姆 道德 自省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4
  • 0.1.对道德的另一种理解:艺术家的道德11-12
  • 0.2.悖逆传统道德12-14
  • 1 纪德与曼德施塔姆道德完善表现概述14-28
  • 1.1 反叛传统追求道德个性自由14-19
  • 1.1.1 纪德:由“内”而“外”的道德探索16-18
  • 1.1.2 曼德施塔姆:“由外而内”的道德自我完善18-19
  • 1.2 纪德与曼德施塔姆道德中至上的真诚原则19-22
  • 1.3 对“苏联式”社会道德的控诉22-28
  • 1.3.1 从《论苏联归来》看纪德的改变22-24
  • 1.3.2 曼德施塔姆对“苏式道德”的期望与绝望24-28
  • 2. 纪德与曼德施塔姆道德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比较28-34
  • 2.1 摒弃象征走向现实28-31
  • 2.2 在宗教内找寻道德遭到碰壁31-34
  • 3 纪德与曼德施塔姆道德自我完善相似性的根由34-41
  • 3.1 成长环境的深刻影响34-36
  • 3.2 社会文化环境与道德探索36-37
  • 3.3 自身的道德觉醒37-41
  • 3.3.1 孤寂中自觉自省37-38
  • 3.3.2 活在自然里38-39
  • 3.3.3“苦行僧”式的人生历练39-41
  • 结束语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丕植;;读曼德尔施塔姆[J];黄河之声;2013年11期


  本文关键词:纪德与曼德施塔姆文学创作中道德自我完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82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2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