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莫言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05-21 12:23

  本文关键词:莫言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莫言和川端康成都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作家,他们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并成功地在作品中将本民族的文化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二人除了写作风格相近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位东方文学巨匠还有着惊人相似的女性观——对女性美的极度崇拜和女性命运的高度关注。莫言和川端康成虽有着相似的女性观,但由于其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女性观中所表现出的具体内涵又有所差异:莫言的女性观倾向于对坚强、野性、具有斗争性的母亲形象的赞美,而川端康成则更欣赏柔顺、纯洁、具有悲美色彩的青春少女形象。虽然两位作家都是男性作家书写女性形象,但他们女性观的形成并不在于一种性别的对抗,更多的是他们女性观的差异中所包含的中日思想文化内涵的不同:中国文化中对于生命意识的重视和崇拜使莫言的女性观更倾向于通过代表抗争生命力量的母亲形象去表现对于生命价值的实现;而日本文化中的浪漫情怀使得川端康成更愿意用具有纯洁烂漫气质的少女形象去展现日本传统的美学气质。本篇论文主要运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莫言和川端康成二人的主要作品为参考文本,分五个部分系统讨论莫言和川端康成二人作品中女性观表现的异同,并分析其差异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进一步把握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和写作风格,最终为世界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一部分:绪论。分为四节,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和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分为两节,主要概括分析莫言和川端康成作品中对女性的共同关照,即对女性角色的偏爱和对女性美的崇拜。通过梳理二人代表作品中的各种女性形象,在作品中探寻出二人相似的女性观。第三部分:分为三节,主要从莫言和川端康成小说文本中的具体女性形象分析二人女性观中的差异。第一节从二人对女性形象的不同选择入手,分析二人对大地母亲形象和纯真少女形象的不同偏爱。第二节从二人对女性爱情的不同态度入手,分析二人笔下女性形象对爱情野性和温婉不同态度。第三节从二人对女性审美的不同标准出发,分析二人分别对女性刚强和柔和之美的赞赏。第四部分:分别两节,主要分析了造成莫言和川端康成女性观差异的文化原因。第一节分析中国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对莫言女性观的影响。第二节分析日本文化中的浪漫因素对川端康成女性观的影响。第五部分:结语。首先对全文进行总结,其次论述对二者女性观对比研究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莫言 川端康成 女性观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0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1 绪论10-15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综述11-14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
  • 1.4 相关概念界定14-15
  • 2 莫言与川端康成对女性的共同关注15-22
  • 2.1 对女性角色的偏爱15-18
  • 2.2 对女性美的崇拜18-22
  • 3 莫言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差异22-36
  • 3.1 对女性形象的不同选择22-27
  • 3.1.1 大地母亲情结22-24
  • 3.1.2 纯真少女情愫24-27
  • 3.2 对女性爱情的不同态度27-31
  • 3.2.1 自由奔放的野性27-29
  • 3.2.2 静默守望的温婉29-31
  • 3.3 对女性审美的不同标准31-36
  • 3.3.1 刚强的斗争之美31-33
  • 3.3.2 柔和的悲伤之美33-36
  • 4 女性观差异溯源36-44
  • 4.1 中国文化中的生命意识36-39
  • 4.1.1 对母性生命力的崇拜37-38
  • 4.1.2 对生命价值的追求38-39
  • 4.2 日本文化中的浪漫情怀39-44
  • 4.2.1 对纯真恋人的怀念40-41
  • 4.2.2 对“物哀”美学的继承41-44
  • 5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蕾;现代东方的心灵之歌——谈川端康成与禅宗[J];外国文学;2003年05期

2 邓雪玲;日本文化与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爱情命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志侠;;川端康成文学作品误译例分析(1)[J];日语知识;2006年05期

4 余虹;;川端康成《花未眠》的审美解读[J];语文建设;2009年03期

5 赵秋棉;梁晓辉;;富于东方意蕴的权利探求——川端康成笔下的青年女性形象[J];江汉论坛;2009年06期

6 王树义;王利艳;周晓巍;;川端康成作品的艺术美[J];新闻爱好者;2010年20期

7 蒋茂柏;;川端康成的唯美与殉美[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8 邹文;;川端康成的“完美”之死[J];名作欣赏;2011年03期

9 武凤娟;;浅析川端康成及作品中的女性之美[J];现代交际;2011年04期

10 孙履芳;美与情——“川端康成之美”刍议[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密;;川端康成“中间小说”创作特色及成因探析[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2 刘士林;;景色与季节——川端康成散文的思想艺术特色[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3 孟庆枢;;爱的渴望、祈祷、形变与升华——川端康成作品世界探微[A];东方丛刊(1994年第3、4辑 总第十辑)[C];1994年

4 杨斌;;对《花未眠》主旨的探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何乃英;;川端康成手掌小说论评[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6 孟昭毅;;川端康成作品审美情趣演变轨迹[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7 高华;;在菊治恋母忌父的背后——从《千只鹤》看川端康成对美的追求[A];东方丛刊(2002年第4辑 总第四十二辑)[C];2002年

8 吴敏;;日式虚无美的极致——读川端康成《雪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春香;;川端康成的无奈——《睡美人》之我见[A];东方丛刊(1994年第2辑 总第九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根;走进川端康成文学馆[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戴铮;“新《变形记》”获川端康成文学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方晓蕾;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叶渭渠;川端康成其人与文[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高树信子获川端康成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何瑞涓;艺术是牺牲自我后的超越[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表现日本人心灵的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8 尹吉男;执著于散淡之中[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尹吉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 教授);执着于散淡[N];美术报;2003年

10 叶渭渠 唐月梅;图文再现大师情愫[N];信息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晶华;川端康成文学的艺术性·社会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伟萍;川端康成与日本传统美[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s,

本文编号:383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83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