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14:01

  本文关键词:《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等待戈多》是爱尔兰戏剧家萨~F尔·贝克特的代表之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之作,自从1962年进入中国以来,国内对其研究的文章不计其数。本文从对《等待戈多》的研究发展脉络出发,将《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八十年代初期,主要是政治性的批判性研究。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荒诞热”浪潮下的研究,八十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上,九十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和结构方面。第三章介绍了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等待戈多》的研究,主要是元戏剧理论、静止戏剧理论、互文性角度和语用学角度四个理论角度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认为,《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是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理论视角下的《等待戈多》研究取得巨大的进展,是《等待戈多》研究的新方向,值得鼓励和继续发展。
【关键词】:萨~F尔·贝克特 《等待戈多》 中国 接受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2.07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致谢6-8
  • 绪论8-13
  • 第一章 政治性的批判13-24
  • 一、贫乏的介绍与经典的翻译14-16
  • 1、零星的介绍性文章14-15
  • 2、“黄皮书”与《等待戈多》的翻译15-16
  • 二、六十年代政治批判视野下《等待戈多》16-20
  • 1、违反传统的戏剧形式17
  • 2、荒诞的主题17-18
  • 3、颓废的死亡哲学18-19
  • 4、没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19-20
  • 三、80 年代初阶级论视野下的《等待戈多》20-24
  • 第二章 现代主义思潮下的《等待戈多》24-35
  • 一、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的研究26-28
  • 二、语言和结构的研究28-31
  • 1、《等待戈多》的语言28-30
  • 2、《等待戈多》的结构30-31
  • 三、《等待戈多》的演出与现代主义的中国化31-35
  • 1、《等待戈多》的舞台表演31-32
  • 2、《车站》与《等待戈多》的比较32-35
  • 第三章 多元化理论视角下的《等待戈多》35-46
  • 一、对荒诞性的深入认识35-36
  • 二、《等待戈多》的元戏剧研究36-38
  • 三、《等待戈多》与贝克特小说的互文性38-39
  • 四、“静止戏剧”视角下的《等待戈多》39-41
  • 五、《等待戈多》的语用学研究41-46
  • 结语46-47
  • 注释47-50
  • 参考文献50-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艺玲;;不和谐中的和谐——论《等待戈多》的荒诞美学色彩[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程郁;;存在即无——关于《等待戈多》中“无”的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04期

3 杨俊霞;;写实的消解与荒诞的建构——论《等待戈多》中的种种不确定对理性的否定之否定[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刘榴;;《等待戈多》的异化主题[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5 李伟f ;循环:《等待戈多》的结构特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马廷新;;《等待戈多》的经典“等待”重读[J];芒种;2013年20期

7 景晓莺;;相似和对立:《车站》与《等待戈多》主题之比较[J];语文学刊;2006年19期

8 余超;;《等待戈多》的修辞分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9 魏宏星;;《等待戈多》的象征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28期

10 罗文凤;;《等待戈多》:触动心弦的音[J];青年文学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丽;;《等待戈多》与《车站》中分裂的自我与生存之荒(英文)[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余超;;《等待戈多》所体现的广义修辞学原理[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李轻松;;所以,,我还在这儿[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丁立群;;从《等待戈多》看塞缪尔·贝克特的伦理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奇;闲聊《等待戈多》[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杨光;观众等待着“戈多”[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丁丽洁;以“荒谬”挑战“荒谬”[N];四川日报;2006年

4 郭 勇;爱尔兰“风笛”吹进京城[N];中国艺术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品;《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王莉;《等待戈多》中的支离破碎[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金英;相同的等待,不同的结果[D];延边大学;2008年

4 刘海杰;《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D];中南大学;2011年

5 鲁易;《等待戈多》与中国戏剧之剧场身体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等待戈多》在中国的接受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88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