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伊利亚特》和《罗兰之歌》中的英雄与神灵

发布时间:2017-05-23 15:11

  本文关键词:《伊利亚特》和《罗兰之歌》中的英雄与神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史诗作为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叙事长诗多以古代英雄歌谣为基础,经集体编创而成,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它是人类最早的精神创造产物,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经典的史诗基本上是以口传形式流传的。行吟诗人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随着时间而增添情节,最后经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法国中世纪武功歌的代表作品《罗兰之歌》。 说到《伊利亚特》,相传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将有关特洛伊的传说和歌谣整理成结构完整的长诗,后人称之为“荷马史诗”,《伊》即是其中一部。荷马的功绩不在于首创描述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或史诗,而在于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苔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不朽的诗篇。同样,《罗兰之歌》也在十一世纪以咏唱方式流传于民间,现在我们读到的最古老的本子是十九世纪发现的十二世纪手抄本。最后一行诗提到杜罗尔德(Turold)这个名字,他可能是民间艺人或这个本子的抄写人,也可能是在民间创作基础上加工的诗人。 史诗的另一独特之处就在于故事中时常会出现神、天使、魔鬼等神灵。尽管《伊》和《罗》这两部史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存在着较大区别,但它们均对神灵有很多反映。正是有了神灵的存在,史诗才更加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浪漫主义色彩。神灵与人间英雄是英雄史诗的主角,英雄史诗也就是关于神灵与英雄的故事。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两部经典英雄史诗中的英雄-神灵关系,并试图解读其中的相似之处。 由于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宗教背景,又鉴于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论文将采用超越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法,对两部作品进行主题分析。 本论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通过英雄的优越地位和神灵对英雄的特殊关照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第二章试图通过比较英雄世界与神灵世界的三个显著特征去论证它们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我们第一章的结论。第三章则分析了英雄-神灵关系在战争中的具体表现。我们首先论证了战争对英雄和神灵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英雄与神灵在战争中的“对话”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角色论证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上述三章的推理和论证,我们得以比较出两部作品所反映的英雄-神灵关系的相似之处。 总的来说,论文旨在强调两部英雄史诗所反映的英雄-神灵关系之间的相似性,但并未忽略其中差异。那些差异或许正是两部作品的独特之处,但囿于论文篇幅,本人只是稍有提及。需要说明的是,本论文中涉及的差异与我们的研究目的并不相悖,它们其实是相似性的不同体现,是共性中的个性。 为了使论据更加充分且更具说服力,本论文不仅参考了《伊》、《罗》两部史诗的不同法文译本,还参考了若干与宗教相关的著作,以及一些涉及史诗人物的文章。另外,还借鉴了《环球百科全书》和《拉鲁斯百科全书》中丰富而又可靠的资料。 通过资料查询和论证过程,本文得以揭示《伊》、《罗》两部经典英雄史诗所反映的英雄-神灵关系,并试图比较了其中的相似性。通常情况下,这种相似性可能不易被非母语读者所察觉。但是这一论题涉及甚广,一篇论文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过作为一篇由中国学生撰写的硕士论文,本文努力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能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伊利亚特》 《罗兰之歌》 英雄 神灵 上帝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106.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8
  • 外文摘要8-12
  • 正文12-72
  • 参考文献72-75
  • 附件75-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广泽;《伊利亚特》价值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周弘;;论《伊利亚特》情节和性格中的必然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高峰;;史诗《伊利亚特》审美移情显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 陈戎女;;《伊利亚特》中的女性[J];求是学刊;2008年03期

5 陈昶;李惠;;浅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J];文学教育(上);2008年07期

6 徐少邱;;论《伊利亚特》宗教祭祀中的神话精神[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7 蔺学才;;命运的创造、天神的杰作——解读《伊利亚特》的死亡主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8 张程;;从《伊利亚特》看古希腊社会生活图景[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9期

9 陈娴;;从《伊利亚特》和《左传》看中西古代战争文化之异同[J];江汉论坛;2011年04期

10 西蒙娜·薇依;吴雅凌;;《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J];上海文化;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道格拉斯·凯恩斯 爱丁堡大学 译者 吕厚量;《伊利亚特》中的自我与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青年评论家 张定浩;一个诗人也就是一个翻译者[N];文学报;2014年

3 李晓兵 查尔斯·希尔;政治家为什么要读经典[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兰;当代中国《伊利亚特》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明星;评《伊利亚特》第一卷中的“多重愤怒”问题[D];浙江大学;2008年

3 那日苏;《伊利亚特》与《江格尔》战争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商笑野;迪恩·海默的《伊利亚特》政治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周弘;《伊利亚特》和《诗经》中战争诗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蔚;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正义观及其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7 高峰;《江格尔》与《伊利亚特》审美比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琼;《伊利亚特》和《罗兰之歌》中的英雄与神灵[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扎西才让;史诗比较[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伊利亚特》和《罗兰之歌》中的英雄与神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88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