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特别响,非常近》
本文关键词: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特别响,,非常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特别响,非常近》(2005)是美国当代小说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代表作。该小说以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各色人物的创伤体验。对《特别响,非常近》,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9·11”叙事、历史与语言表达手法、儿童视角以及交互式诗学理论叙事等。但从创伤理论角度对该作品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创伤理论起源于心理学,20世纪90年代繁荣发展后逐渐应用于社会学、文学等领域,它的兴起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单纯探询创伤事件的内容转移到这些创伤是如何发生并产生影响的意识形态层面。本文运用创伤理论,揭示了创伤阴影对小说中谢尔一家造成的深刻影响,以及他们与创伤经历不同的和解方式,同时也为国内学术界对弗尔的作品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构成,正文部分共三章。引言部分简述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主要成就,创伤理论的内容,其早期以及目前的发展等以及小说《特别响,非常近》的研究现状等。第一章着重分析奥斯卡在“9·11”事件中痛失父亲的心理经历,这一经历导致的创伤症状,如重复强迫症、情绪情感障碍,以及创伤阴影对他的影响。第二章探讨了祖父、祖母亲身经历了德累斯顿大爆炸之后的心理阴影及创伤记忆,这一战争创伤使他们心理备受摧残,展现出不同的创伤症状如失语症、忧郁症等并且对他们的一生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第三章论述了奥斯卡及祖父母最终创伤复原的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叙事疗伤和回归家庭等。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论文要点,指出了创伤经历给受创者身心造成的伤害,创伤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自我愈合,受创者要克服创伤阴影的恐惧,勇于面对,积极疏导。
【关键词】:《特别响 非常近》 创伤理论 创伤 复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Introduction9-17
- Chapter One Oskar's Trauma from 9/11 Terrorist Attack17-28
- 1.1 Traumatic Symptoms of Oskar18-25
- 1.1.1 Repetition Compulsion18-21
- 1.1.2 Affective Disorder21-25
- 1.2 Traumatic Effect on Oscar25-28
- Chapter Two Grandparents' Traumas from the DresdenFirebombing28-41
- 2.1 Traumatic Symptoms of Grandparents29-36
- 2.1.1 Grandpa's Aphasia and Melancholia29-32
- 2.1.2 Grandma's Depression32-36
- 2.2 Traumatic Effects on Grandparents36-41
- 2.2.1 Grandpa's Isolation36-38
- 2.2.2 Grandma's Loss of Identity38-41
- Chapter Three Recovery from Trauma41-53
- 3.1 Oskar's Establishment of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42-46
- 3.2 Grandpa's Narration about Trauma46-49
- 3.3 Two Generations'Enhancment of the Link with Family49-53
- Conclusion53-56
- References56-58
- Acknowledgements58-59
- 个人简历59
- 发表的学术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ew Evidence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from 129,000 Years Ago Found in China[J];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11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伟;梁维邦;倪红斌;蒋健;;Activation of TLR4/NF-κB inflammatory signaling pathway following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The expression of Nrf2 in rat brain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Local hypothermia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ncreases expression of GAP-43 in brain tissue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Activation of TLR4/NF-κB inflammatory signaling pathway following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Liver,contributes to upregulation of haptoglobin in serum from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顾建文;陈浩;王刚;;The effect of influence factor on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金伟;梁维邦;倪红斌;蒋健;;Tert-butylhydroquinone modulates Nrf2,NQO1 activities and protects mice brains against traumatic brain injury[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The study of lorg-term outcom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Activation of Nrf2-ARE pathway in brai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Protective effect of Nrf2-ARE pathway in brai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孟梦;从自我缺失到自我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燕晓颖;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砖巷》[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雨;不可靠的记忆,无终结的创伤[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4 杜珊;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特别响,非常近》[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Khairuddin Khairkhah(孙承志);关于阿富汗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项调查及其需求的初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金玲;《接骨师之女》的女性创伤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尚兴萍;创伤与治愈—《接骨师之女》中的创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创伤理论视角下的《特别响,非常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