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异化”主题在作品中的变迁
本文关键词:论“异化”主题在作品中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异化"主题在巴尔扎克、卡夫卡、勒·克莱齐奥、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笔下的不同诠释,梳理"异化"主题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家笔下的进化和演变。
【作者单位】: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异化” 巴尔扎克 卡夫卡 勒·克莱齐奥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分类号】:I106.4
【正文快照】: “异化”是文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学主题,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大师们对异化的关注度远胜于前。根据蒋承勇先生的观点,大师们主要从自然与个人、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自我的异化等方面进行了“异化”主题的书写。[1]巴尔扎克浓墨重彩地临摹了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袁建军;;西方文学中的爱情观[J];电影文学;2009年04期
2 晏丽;;河西走廊的文化探寻者——刘虎创作漫谈[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璇;杜望舒;;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神话思想文化主题对比探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4 年晴;;初探《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0期
5 李清;;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美学论析[J];名作欣赏;2014年15期
6 黄雪莹;;《变形记》人性变异探微[J];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席忍学;;以自然对抗文明:西方文学的现代性批判主题[J];商洛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曾文鑫;;人性被沦为金钱的笑柄——我读《高老头》[J];青春岁月;2013年2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智慧;陌生化理论视域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丽丽;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小说中的“海滩人”形象[D];暨南大学;2008年
3 宋文婕;20世纪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神话模式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4 BAI SHAN;《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栾颖;当代中国对《奥德赛》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薇薇;“出发”与“到达”——卡夫卡小说中“自我”的迷惘与困惑[J];当代文坛;2002年03期
2 俞红秀;分裂 变形 死亡——卡夫卡的异化世界[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施依秀;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J];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曾艳兵;卡夫卡与弗洛伊德[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陈婷婷;走近卡夫卡[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朱文信;卡夫卡:一条在理性密林中迷失了的路径[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丁俊玲;“飘忽”的“影子”——卡夫卡《御旨》解读[J];名作欣赏;2004年04期
8 曾艳兵;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卡夫卡的“归属”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陈小曼;对恐惧与死亡的拥抱——卡夫卡及其作品解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解英兰;卡夫卡——生平与创作的零距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新娟;;解读卡夫卡[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桑迪欢;;卡夫卡的话语世界——从《城堡》看卡夫卡的语言特色和叙事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华娟;;异化的人群 绝望的生存——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分析[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4 赵山奎;;无名希腊人的“非历史命运”:从卡夫卡的一封信解读其《乡村医生》[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何峰;;边缘化的冷眼旁观与后现代的思维向度——鲁迅与卡夫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6 曾艳兵;;卡夫卡与老庄哲学[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7 陈晓兰;;现代派文学与大都会——从波德莱尔的“游荡”到卡夫卡的“睡眠”[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8 秋芹·歌乐;罗璇;;德国三位传媒型作家作品中的东方意象[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卫东 书评人;“卡夫卡”和我一起成长[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曾艳兵;卡夫卡:从西方到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曾艳兵;卡夫卡与基尔凯郭尔[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赵山奎;卡夫卡的中国想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石剑峰;卡夫卡全集捷文译本首次出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石剑峰邋陈肖秋;卡夫卡手稿自由了![N];东方早报;2008年
7 张放;卡夫卡:把写作视作祷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8 深圳报业集团驻沪记者 马信芳;期待一个完整的卡夫卡[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秋秋(书评人);来自卡夫卡的温暖[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10 徐志啸;由卡夫卡想到[N];中华读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蔚;卡夫卡在中国的译介(1979年至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张莉;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克姗;卡夫卡作品中的小丑形象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2 贾秀平;卡夫卡的生活与信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明明;“我写的一切都跟您有关”——卡夫卡的父亲情结[D];兰州大学;2011年
4 佘永强;论卡夫卡小说主题中蕴含的荒诞[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怀瑞;论卡夫卡创作中的自传性和超越性特征[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6 韩晓亚;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安冬;论卡夫卡思想创作中的悖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蔡智敏;卡夫卡小说的生存论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饰玉;论卡夫卡创作中的悖谬[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陆霞;卡夫卡的象征[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异化”主题在作品中的变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9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