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金丝而织衣——《雷雨》和《群鬼》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9 11:00
本文关键词:取金丝而织衣——《雷雨》和《群鬼》的比较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曹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戏剧成熟的标志,《雷雨》作为曹禺的成名作自然受到了诸多关注。本文以曹禺的《雷雨》和易卜生的《群鬼》为例,从人物形象、剧本结构、象征意象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分析,说明曹禺是怎样在学习和模仿易卜生的作品的基础上,把作为舶来品的戏剧变成优秀的本土话剧形式,赋予其顽强的生命力,呈现出曹禺化风格的。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关键词】: 雷雨 群鬼 模仿 独创性
【分类号】:I106.3-03
【正文快照】: 创作《雷雨》时,曹禺还是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随着《雷雨》首次演出的成功,曹禺被誉为是“早熟的天才”。曹禺在解释时说道“我不是什么天才。”“写《雷雨》我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思想和生活的积累,经过八年的学徒时期。”1在曹禺积累的时间里,一定少不了他对西方戏剧大师的学习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姝;情境翻译与翻译情境[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胡斌;中西文化在戏剧中碰撞与交融[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吴亚菲;“他者”视角下的荒诞[D];上海戏剧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敏杰;空间界面视角下的可变剧场建筑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魏笑甜;克洛代尔戏剧与圣经原型[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山柯;;人生长恨水长东——《群鬼》的生态伦理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5期
2 Frode Hellad;;原始而强悍的批判——从《群鬼》看易卜生的政治观[J];上海戏剧;2007年11期
3 吴冬梅;;群鬼肆虐的夜晚——读易卜生《群鬼》小议[J];戏剧之家;2007年03期
4 程梦雨;;《群鬼》中阿尔文太太的悲剧成因探讨[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5 张月辉;;易卜生《群鬼》中“鬼”的寓意[J];大舞台;2009年01期
6 张e,
本文编号:404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0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