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系列散文选
本文关键词:城市系列散文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英格伯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1926—1973)是20世纪德语战后文学举足轻重的作家,她将对经典文哲思想的继承与对历史现实的批判完美地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思想。其中传记性是她的作品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在文学中被表现的除了私人现实中的人、物、事件和历史、情感体验,场所(Ort)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城市作为人类活动和文化冲突的中心,从其产生开始就是文学和讲述的重要场所。在巴赫曼的作品中,城市或是记忆的载体,或是辉煌往昔留下的残破阴影,或是乌托邦的掠影,或是被战争撕裂的土地。克拉根福、维也纳、罗马、柏林,四座不同的城市,四篇从不同角度去
【关键词】: 巴赫曼;克拉根福;城市公园;格伯;文化冲突;历史现实;创作思想;写作风格;文哲;圣伯多禄;
【分类号】:I521.6
【正文快照】: 英格伯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1926—1973)是20世纪德语战后文学举足轻重的作家,她将对经典文哲思想的继承与对历史现实的批判完美地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思想。其中传记性是她的作品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在文学中被表现的除了私人现实中的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浏;;克莱因获巴赫曼文学奖[J];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05期
2 李昌珂;;时代的宣言——读巴赫曼诗集《被缓期的日子》和《大熊星的召唤》[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3 聂军;;巴赫曼的文学对话[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4 刘文杰;;巴赫曼作品对战争的反思[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5 聂军;;巴赫曼的哲学对话[J];外语教学;2011年04期
6 张保宁;;以诗性的思考解构现实的困境和人的精神苦难——论巴赫曼小说的批判解构功能[J];外语教学;2012年06期
7 张保宁;;英格博格·巴赫曼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8 魏丕植;;读巴赫曼[J];黄河之声;2012年19期
9 张保宁;;巴赫曼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及诗性批判——兼论女作家的文学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安宁;;巴赫曼奖揭晓[J];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家新;嘴唇曾经知道:策兰与巴赫曼[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新华社记者 蒋晓峰 廖振云;灾民巴赫曼:半夜被冻醒几次是常事[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胡;克恩滕斯洛文尼亚女作家获巴赫曼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广东建设报记者 孙晓峰;约翰·巴赫曼:低碳城市,应定制而非复制[N];广东建设报;2012年
5 著名诗人 诗歌评论家 王家新;“我证实了你,你证实了我”[N];光明日报;2013年
6 记者 王峻;Mac将推动苹果业绩增长[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霞;“没有新的语言就没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说中的语言批判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毛燕平;英格博格·巴赫曼小说《温蒂娜走了》中的现实批判[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文婷;巴赫曼早期短篇小说中对当代生存主题的表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雯;从性别视角研究英语博格·巴赫曼小说《马利纳》中的暴力问题[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赵菁;英格博格·巴赫曼短篇小说集《同声》中的生存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刘晨;和平中的战争[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潘秋蕾;《马利纳》作为女性主义文化、社会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夏晟路;谁是马利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系列散文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15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