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需与文化过滤——试析郭沫若的席勒接受
本文关键词:历史内需与文化过滤——试析郭沫若的席勒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郭沫若虽然被文艺界公认为"中国的歌德",但是,他是席勒戏剧的重要中译者,他的早期文艺思想、叙事诗创作、史剧创作都接受了席勒的影响。从留学日本接受席勒"游戏说"、艺术分类法、仿写《手套吟》,战争年代译介《华伦斯坦》、学习"席勒式"戏剧创作手法,到建国初期修订与重新评价《华伦斯坦》,郭沫若的席勒接受并非孤立、偶然的文学现象,它突显了中国时代精神的变迁,是社会现状、时代环境对外来文化热切的内在需求。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历史内需 文化过滤 郭沫若 席勒 接受
【基金】: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席勒与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研究”(14JD5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3
【正文快照】: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美学家、诗人,他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世界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郭沫若曾与田汉以“中国的歌德和席勒”相期许,虽然郭沫若被文艺界视为“新中国的歌德”,但是,郭沫若是席勒戏剧的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蔡爱春;喻立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黎芷伶;;人生自是有情痴——从接受美学看鬼子《一根水做的绳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工;;郭沫若与闻一多之诗文化比较[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2 彭林祥;;论郭沫若的序跋[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3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7 修倜;;“戏仿”的喜剧性动因与创造性建构——以中国当代影视喜剧为例[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伍雪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影视字幕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9 王进;;文化传播的道德哲学基点新探[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熊辉;;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俊;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金陵判词”霍译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然;试析埃贡·席勒的作品签名[J];美术;2003年08期
2 曹卫东;从“全能的神”到“完整的人”——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批判[J];文学评论;2003年06期
3 王君;席勒的艺术美形式原理与“对象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王天保;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彭锋;;自然与文化的张力——从席勒看审美教育的实质[J];文史哲;2005年06期
6 阎怀兰;;从席勒到马克思[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玉书;;席勒:摧毁精神上巴士底狱的战士——纪念席勒逝世二百周年[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杨家友;;论席勒的和谐思想[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杨家友;李燕群;;批判与高扬——析席勒在宗教观上的矛盾及其原因[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付立峰;;论席勒的“审美假象”——兼谈艺术的本质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永林;;“席勒元素”与政治自由[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波;“席勒年”给我们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2 王滨滨;德国举国纪念席勒逝世200周年[N];文学报;2005年
3 叶廷芳 卫茂平 叶隽;席勒,巨人式的时代之子[N];文艺报;2005年
4 叶隽;作为艺术家的席勒:由“彷徨歧途”向“自由之路”[N];中华读书报;2005年
5 [德]《明镜》周刊 殷叙彝 编译;罗伯特·席勒:如何拯救破灭的美国梦[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叶隽;席勒与自由[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 本报记者 吕林荫 整理;看穿席勒的一扇窗[N];解放日报;2014年
8 叶隽 石稼;1805~2005席勒逝世200周年[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钦文;席勒双百忌辰 众家传记齐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 姚燕;进入文学巨匠席勒的精神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敏;席勒在中国:1840-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美美;席勒的审美启蒙思想[D];湘潭大学;2012年
2 贾芳;席勒“游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真年;艺术:走向自由的游戏——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繁华;席勒的人文理想[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静静;审美与自由——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影响[D];安徽大学;2001年
6 张丹;席勒的人性化审美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潇;论席勒的怀旧思想[D];湘潭大学;2014年
8 马林刚;席勒美学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春英;席勒审美解放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历史内需与文化过滤——试析郭沫若的席勒接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41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