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宠儿》中畸形黑人家庭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4:32

  本文关键词:《宠儿》中畸形黑人家庭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托尼?莫里森 《宠儿》 畸形 黑人家庭关系 群体动力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以来最为成功和杰出的非裔女作家。她出色的写作才能是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小说《宠儿》是她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也是她最为成功的作品。自1987年在纽约出版以来,该小说立即轰动了美国文坛。许多文学评论家对该小说进行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纵观国内外研究成果,鲜有研究是围绕该小说中畸形的黑人家庭关系展开的。为了揭示出该小说中黑人生存困境的悲剧以及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本文应用勒温的群体动力学原理,对《宠儿》中畸形的黑人家庭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奴隶制下黑人家庭的特点。通过分析,本文发现该小说中黑人家庭的畸形关系主要是由奴隶制的摧残和黑人社区有意地孤立造成的,进而也导致黑人个体行为的异常。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个人与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只有在群体环境下,接受群体的帮助,才能找到自我,走出生存困境。所以黑人个体只有依靠群体,才能摆脱生存困境,求得个性解放,同时,黑人应该勇于面对历史并且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信仰,才能找到生存策略,积极地生存下去。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宠儿》 畸形 黑人家庭关系 群体动力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9
  • 1. Introduction9-23
  •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9-13
  • 1.2 Literature Review13-18
  • 1.2.1 The Studies Abroad13-16
  • 1.2.2 The Studies at Home16-18
  • 1.3 Rationale18-21
  • 1.4 Contributions of the Thesis21-23
  • 2. Black Familial Relationships under Slavery23-31
  • 2.1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Slavery23-26
  • 2.2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Family under Racial Slavery26-31
  • 3. Manifestations of Abnormal Black Family Relationships31-55
  • 3.1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31-39
  • 3.1.1 Lack of Maternal Love32-35
  • 3.1.2 Unawareness of Maternal Past35-37
  • 3.1.3 Scare of Maternal Infanticide37-39
  • 3.2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ther and Daughter39-44
  • 3.2.1 Resentment towards Father40-42
  • 3.2.2 Fear of Daughter42-44
  • 3.3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44-55
  • 3.3.1 Hatred of Couple Sexuality46-49
  • 3.3.2 Embarrassment and Contradiction to Family Authority49-55
  • 4. Causes of the Abnormality55-61
  • 4.1 Slavery Background55-57
  • 4.2 Community?s Exclusion57-61
  • 5. Conclusion61-65
  • Bibliography65-69
  • Acknowledgements69-71
  • Publications and Research Projects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人的初级本质是家庭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赵娜;李永鑫;;冲突、平衡与促进: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历史考察[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3 杨葵;;家庭关系[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09期

4 丁东粮;;论菲律宾的家庭关系——从菲律宾小说《睡垫》说起[J];南都学坛;2011年03期

5 姜明求;金秀娥;;电视剧再现的家庭与家庭关系——韩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案例研究[J];当代韩国;2011年04期

6 尹世洪;;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化——以江西省安义古村为例[J];农业考古;2012年06期

7 李飞龙;;变革抑或延续: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的家庭关系(1949—1978)[J];农业考古;2012年06期

8 尹世洪;;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关系的变化(续)——以江西省安义古村为例[J];农业考古;2013年01期

9 宫宝利;;谣谚对清代家庭关系与矛盾的凝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李卓;;从家到家庭:跨越三个时代的艰难历程—日本家庭关系演变对照[J];人民论坛;2013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川;时勘;;制造业员工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树基;;老年家庭矛盾冲突与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伟征;;通情达理——化解家庭关系欠和谐的良方[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玉琼;王定茹;马丽庄;陈膺强;贺立平;;香港父母跨境到内地工作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孩子的观感[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5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爱华;;试述家庭关系的伦理特征[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张绪武;;浅谈老年家庭新的变化和老年人心理冲突与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宝训;;老年人在家庭中要会生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周树基;;老年家庭矛盾冲突与调适[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李芙蓉;;浅析在家庭关系中父爱对孩子性格的影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媒体人 柳五;传统的家庭关系需要重新定位[N];东莞日报;2012年

2 记者 卫敏丽;情感忠诚问题对家庭关系至关重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张兰琴;培养健康的家庭关系[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圣贤;企业的家庭关系[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5 杨晓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N];团结报;2007年

6 管艾宏;倡导和谐文化建设和谐家庭[N];青岛日报;2007年

7 南方;成功者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石雁;建和谐家庭 促社会和谐[N];团结报;2007年

9 安徽社科院 王开玉 吴丹;构建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陈喜庆;怎样处理好家庭关系(上)[N];中国妇女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昭;变迁社会中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2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02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