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卡特一家》的伦理解读
本文关键词:《莫斯卡特一家》的伦理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艾·巴·辛格 《莫斯卡特一家》 文学伦理学批评
【摘要】:美国作家艾·巴·辛格的长篇小说《莫斯卡特一家》从多方面展现了19世纪初期,在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的碰撞下,犹太人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凸显了伦理在犹太人生活中的核心价值。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探讨了主人公阿萨从传统犹太伦理观中渐渐迷失的过程,他抛却正统犹太伦理思想;在重塑新的理性世俗伦理观的种种尝试下,一步步背离弥赛亚,最终沦陷在新旧伦理规约中而无法自拔。由于不断挑战伦理秩序,阿萨两次婚姻破裂、家庭身份缺失、社会身份持续错位,直至临近死亡。这一伦理悲剧渲染了伦理的力量,从而告诫世人任何破坏伦理秩序和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必将遭受严厉的惩罚,背负无法挽回的代价。主人公阿萨在新旧伦理观支配下的矛盾情感和游移不定的道德立场,进一步揭示了其无视伦理秩序导致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最终结局,更是犹太民族在传统伦理观遭到摒弃、新的伦理观尚未明晰确立的这一时期不可避免的困境。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艾·巴·辛格 《莫斯卡特一家》 文学伦理学批评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辛格小说的伦理思想研究”(编号WGW1401)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莫斯卡特一家》研究”(编号YC2013—S09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莫斯卡特一家》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萨克·巴舍维斯·辛格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1911~1939年的波兰为故事背景,通过蒙太奇手法展现了犹太青年阿萨·赫希尔·班内特从偏远的小城镇到华沙谋生的遭遇。阿萨受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崇亮;辛格和《萧莎》——兼论犹太文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宗霞;李天广;;《傻瓜吉姆佩尔》的艺术特色[J];山东文学;2010年S1期
2 韩玉群;崔璐;;交融与冲撞——谈辛格作品中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并存[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陈f^;余芬;;《天才》:伦理、艺术和自然[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4 柴鲜;;论《蝴蝶梦》中的两性关系模式[J];商洛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王建会;在两种文化双重束缚下的辛格[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汪汉利;人文焦灼与民族记忆——《赫索格》中的人文关怀与犹太民族境遇的关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宋小梅;;虹影小说女性悲剧命运深层意蕴探讨——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田俊武;;“迷茫时代”的道德歌手——约翰·斯坦贝克小说的伦理叙事[J];外语教学;2011年01期
9 尚必武;;“让人不安的艺术”:麦克尤恩《蝴蝶》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外语教学;2012年03期
10 陈婧;杨薇;;《儿子与情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啸飞;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丁玫;艾·巴·辛格小说中的创伤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李乃刚;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夏文静;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D];吉林大学;2013年
6 蔡隽;大卫·马梅特戏剧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王丽丽;走出创伤的阴霾[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郑斯扬;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的乡土伦理观[D];厦门大学;2014年
9 林宛莹(LIM WOAN YIN);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亚的伦理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红卫;哈罗德·品特戏剧伦理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领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关怀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关艺yN;伦理选择与道德目标:论奥德修斯的返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淼;拉纳尼姆之梦:论劳伦斯小说《袋鼠》的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于振飞;《道连·葛雷的画像》的文学伦理学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曲晓晨;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岚;论易卜生后期象征剧中的“婚姻结”[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02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02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