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简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孤独”

发布时间:2017-08-08 10:19

  本文关键词:简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孤独”


  更多相关文章: 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孤独


【摘要】: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诞人物形象和展现孤独主题来表达她本人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孤独的主题除了始终贯穿在麦卡勒斯所有作品中,还烙刻在她个人生活各个层面。以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的美国社会和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历程为背景,试图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物形象分析,展示麦卡勒斯对孤独起源的思考和对摆脱孤独办法的探索。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麦卡勒斯 《伤心咖啡馆之歌》 孤独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南方女作家。她的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诞人物形象和展现孤独主题来表达她本人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孤独主题是其艺术风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孤独是我的大多数创作主题的出发点。我的第一部作品与此相关,几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明翰;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动因[J];美国研究;1999年02期

2 李文俊;;爱与理解的呼唤[J];文学自由谈;199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河发;自由主题在兰·斯顿·休斯诗中的体现及其对后人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余小倩;朱振武;;《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吴桂霞;论《荒原》的主题表现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4 汪艾文;从人物形象看《太阳照样升起》主题的揭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吴桂霞;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戏剧冲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荆兴梅;;《飘》中反讽的解构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王向阳;;以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与柳宗元的《江雪》为例浅谈西方的意象和中国的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曾幼冰;;守望·失望——游离的边缘人霍尔顿·考尔菲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黄英;;《愤怒的葡萄》中的原型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10 张婷;;《致艾米丽的玫瑰花》与《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人物塑造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雅杰;;无理性的游戏——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反逻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甘惠侨;;从《冬天的梦》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权力·死亡·荒诞[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军;索尔·贝娄成长小说中引路人的影响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王冬梅;种族、性别与自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迪迪;家族伦理与丛林生存法则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9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10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翔;绽放在哥特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论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哥特艺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裴素华;从宗教的角度解读弗罗斯特诗中的困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许丽莎;塔·托尔斯泰娅长篇小说《野猫精》诗学特征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董国英;卡森·麦卡勒斯主要作品中的孤独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淑兰;从拯救到灭亡:《伤心咖啡馆之歌》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认同与补偿[D];江南大学;2010年

6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7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8 宋智慧;陌生化理论视域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春霞;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及呈现方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张旭;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颖;狄建茹;;虚无的存在:论《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异化主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4期

2 何慧萍;;爱是无力的救赎——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主题[J];科技资讯;2010年10期

3 荆兴梅;;《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开放性结构[J];新闻爱好者;2010年20期

4 侯静;;人性的物化 精神的荒芜——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陈昕;;《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物性别取向性焦虑的解读[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赵莉;;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中心象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孙娟;;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马文·马西形象的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5期

8 黄洁;;《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形式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贺春健;;绝望的孤独——试析《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孤独主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10 曹长波;吕园园;;精神荒原里的跋涉者——《伤心咖啡馆之歌》解读[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婉婧;《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怪诞色彩解读[D];兰州大学;2012年

2 侯燕华;《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镜像解读[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杨宣宣;《伤心咖啡馆之歌》中阿米莉亚与李蒙的性别越界[D];中南大学;2009年

4 袁曦;《伤心咖啡馆之歌》的互文性解读[D];重庆大学;2006年

5 邓蒙蒙;《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空间叙事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6 张寒冰;萨特存在主义视阈下对《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解读[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7 张益荣;心碎的狂欢[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BAI SHAN;《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鲁淑兰;从拯救到灭亡:《伤心咖啡馆之歌》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认同与补偿[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赵娜;《心是孤独的猎手》和《伤心咖啡馆之歌》的酷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39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39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