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后殖民生态视角下的《非洲故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9:15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生态视角下的《非洲故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后殖民生态 多丽丝·莱辛 《非洲故事》


【摘要】:多丽丝·莱辛早期的非洲题材作品自问世以来便备受争议。通过这些作品,莱辛明确表示自己的反殖民立场和解构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及实践的主观尝试。大多数研究者用后殖民理论围绕其作品中的种族、阶级、性别或身份问题展开研究,成果斐然。然而对于莱辛氤氲其中同样丰富的自然书写及深刻的生态关怀,学界尚未呈现系统性观照,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后殖民生态批评对该类作品进行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本文旨在以格雷汉姆·哈根和海伦·蒂芬的后殖民生态学说体系为理论支撑,以莱辛非洲题材的短篇小说为阐释文本,通过聚焦作品中白人与黑人,人类与自然复杂多变的存在关系,揭示欧洲白人对非洲殖民地的地理暴力行为和生态意识规训,挖掘殖民主义与前殖民地生态恶化之间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关联。论文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家作品,国内外莱辛的研究历史及相关特征,并追述了其非洲题材短篇小说研究的冷滞现象,由此提出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和可能性。论文主体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诞生及发展历程,继而论证该理论对小说文本研究的适用性。第二章主要围绕殖民与土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开,探究欧洲白人试图通过土地占有和开发构建异域归属感的空间殖民策略及土地自身的反抗话语,说明帝国模式下的主权宣称和精神诉求之间的非同质性与疏离状态。第三章集中分析了殖民者对非洲原始自然的认知、解构及重构的过程。小说中自然的祛神化、他者化和浪漫化分别展现了殖民者对非洲丛林的三种操纵形态。经过祛神化的自然渗透着强烈的东方主义色彩,是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集体乌托邦式想象和殖民意识形态的动因,而利用、掠夺及毁坏自然资源则是殖民想象转为殖民实践的外在表征,在此阶段,自然完全沦为白人眼中绝对的“他者”。经过改造或浪漫化后的自然,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有关田园景象及白人花园的书写,看似构造了宁谧和谐的人与自然秩序,实质也是殖民暴力的一种隐匿形式。第四章重点研究殖民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叙述了非洲野生动物与当地土著人面临的类似生存危机,同时关注动物的能动作用、情感能力及自我再现方式。文本中刻画的多种动物意象如猎豹、羚羊、母牛、狗等不仅彰显了莱辛独特细腻的叙事手法,而且暗含她就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所做的有力探寻。论文结论部分指出,在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莱辛笔下的非洲图景暗含了西方殖民话语在非洲生态领域如土地、自然丛林和动物等方面的权力覆盖。同时,帝国文明在陌生疆土被复制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本土生态系统由被动受压、无声反抗再到主体性回归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尊重与和谐共存是人类群体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恒定的相处之道。
【关键词】:后殖民生态 多丽丝·莱辛 《非洲故事》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561.074


本文编号:644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44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